首页 / 社会 / 正文

相城黄埭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2-03-22 17:19:41 0次阅读

2007年1月,我在黄埭镇政府退休,告老还乡到望亭生活,一直关注着苏州轨道交通的发展态势。最近从《高新黄埭》官宣获悉,苏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调整涉及7号线北延段线路,总长7点44公里,设石港路站、永昌路站、春光路站、春丰路站4个站点,均在黄埭境内,标志着黄埭正式进入地铁时代,当地干部群众期待早日开建运营。

相城黄埭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苏州地铁走在全国前列,给城市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200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以来,苏州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地级市中首个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势头很好,独领风骚。至今已开建9条线路,总里程达到372公里,开通5条线路,进入了网格化的运营阶段。“一条地铁线,改变一座城”。 首先,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形成“地铁经济”。地铁造价昂贵,开建能拉动投资,带动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创业创新,带动大量人流聚集,促进学校、医院、旅游、餐饮、商圈第三产业,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其次,改变市容市貌,增添城市的经济的生机活力。地铁建到那里,地块增值,房价飙升,楼盘林立,新城拔地而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第三,实施民生工程,方便市民出行。地铁作为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承载着千百万人的客运服务,减少地面车辆拥堵现象,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第四,地铁挖掘地下空间,利用清洁能源,没有扬尘、尾气排放,封闭运行减少噪音,优化人文环境。第五,地铁发展还为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发挥积极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城黄埭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地铁发力,苏城蝶变,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民之所需,让人民幸福生活“国之大者”。地铁出行与市民活动密不可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扩大。一是认知在提髙。过去人们出行靠自行车、轮船、公交车、自驾车和飞机,对地铁比较陌生。15年来,广大市民通过“万人试乘”和“出行体验”,地铁情结加深,盛赞建设成果有目共睹,轨道交通有口皆碑。我也多次乘坐到园区南施街、东方之门和新区站的地铁,感觉“舒适、便捷、绿色、环保、价廉、安全”,给人以一种别样的收获感幸福感。二是需求趋强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上广深”先后开建领跑全国,苏州轨交快速发展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一些网友在政府官网留言:“我们镇搞得都蛮好,不通地铁有啥好”,“不知猴年马月能经过镇区”?有的书记、镇长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市区“两会”上热切提出“开通地铁、方便出行、造福一方”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反映“工业重镇”、人口大镇和边远乡镇建设轨道交通的强烈需求。2017年9月,我曾被聘为苏州规划(2035)公众咨询团成员,三次参加“市民论坛”,提过一条意见:苏州地铁建设发展很快运营管理很好,但前几年的规划建设似有“重东轻西丶南北欠缺”的偏废问题,东部的唯亭开建了3号线、5号线,规划报批了S1线,而西部的黄埭、东桥、望亭板块上还是规划“空白”。还提过二条建议,即苏锡对接,规划建设苏州市区一一硕放苏南国际机场的地铁;争取政策,争取规划,在苏州市“实现村村通公交,力争镇镇通轨交”,得到市规划局领导和专家的回应。三是要求地铁早开通全覆盖。随着地铁影响扩大,各地争相吁请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如4号线开通吴江同里到黄桥龙道浜地铁后,黄埭的10多名老干部联名写信给市区交通局,建议优化调整早日规划通车,区局领导和经理五人到镇召开座谈会,宣传解释后息事宁人。这次7号线延伸线在黄埭境内设置4个站点到春丰路,是个利好消息。缺憾的是“东4西0”,若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再规划延伸到东桥片区和“稻香小镇”望亭北太湖旅游度假区,则更完美了。好在市里有了新的说法,今年1月苏州市发改委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第四期地铁将编制规划多条线路,其中14号线一期为黄埭一一同里东站,串联了望亭、黄埭、黄桥、姑苏核心区、石湖景区等城市功能片区,弥补望亭及同里古镇的轨交服务空白,兼顾苏州市区与硕放机场的联系需求,促进苏州无锡一体化发展。可以预见,到2035年关乎市民工作生活出行的轨道交道将基本实现全覆盖,给盼望已久的人们圆上一个“地铁梦”。

相城黄埭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值此苏州轨交建设15周年,运营10周年之际,举行“地铁、城市与生活”征文活动很有意义。回顾既往,砥砺前行,面向未来,再创辉煌。在此,我们要感谢苏州轨道交通全体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祝愿苏州地铁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交通强市”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邵继耕)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