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3月10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太湖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首提“发挥民办书院功能,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方案,引发各界关注热议。
张其成在提案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千余年历史的“书院”,历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当前,全国重建或新建的各类民办书院有2000多所,其中民办非企单位性质的书院有1337家,占93%。
根据调研显示,当前民办书院在发展和文化功能发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及其管理规范。目前各级政府尚没有专门的政策性文件来规范民办书院发展,缺乏书院规范建设的标准;书院注册登记部门不一(民政和工商部门),归口主管部门繁多(文旅、教育、社科联、文联等部门),造成九龙治水、监管不力。此外,现有相关法规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均没有将民办书院纳入其中。同时,对有历史建筑的传统书院,多地政府也仅仅满足于古建文化遗址保护和文化旅游场所,没有发挥书院的人文教化功能。
二是书院自身存在定位、人才、投入等问题。大多数民办书院对自身功能定位不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功能不分,发展方向模糊,有的偏离书院人文教化功能;而且,还存在人才队伍薄弱、专职人员缺乏、素质层次不高等问题。一些以“书院”为名的教育培训机构,急功近利,传统文化教育过度商业化,甚至低俗化,以及民办书院经济来源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纳入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书院一般都是有情怀的企业家或文化学者出资创办建设,一旦投资者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便难以可持续发展。
但在新时代应推动民办书院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好民办书院应有的文化功能,助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他建议:
一是明确民办书院的法律地位。将民办书院纳入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应将民办书院增设为独立的管理类别,制定《全国民办书院建设标准》,强化书院的规范性建设和管理。《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应将民办书院纳入其中,给予相应的地位和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应将书院列入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阅读文化设施,有计划在全国各地重要城市有序均衡布局书院,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民间力量。二是发挥民办书院的人文教化功能。将书院作为体制内教育的有益补充纳入教育管理,将书院教育与传统文化进学校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鼓励支持高水平民办书院设立人文博士生工作站与人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民办书院的文化研究与学派传承功能、公共读书的社会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新时代书院建设的示范标杆;三是促进优化书院自身建设。鼓励书院打造“书院+”模式,拓展“书院+智库”“书院+公共文化服务”“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书院+社区治理”等新功能,全面发挥书院文化功能,确保书院可持续发展;四是激励民办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引入山长(院长)等各类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人才的书院予以奖励;对接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书院享受与高校科研院所同等奖励政策;激励书院盘活“银色人才”资源,对引入退休教师、专家的书院加以奖励;激励书院通过师徒传授方式延续书院文化精神,对建成优秀的师徒团队予以奖励。
据悉,国学教育名家张其成教授于2021年受邀正式出任苏州太湖书院书院院长。2012年,优秀民营企业家王跃程携手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丘亮辉复建太湖书院,并邀请殷瑞钰、王礼恒、胡文瑞、张建启、项怀诚等院士名家担任名誉院长。苏州太湖书院以“吴越文化传古今、工程哲学开新篇、现代易学启智慧、太湖智库铸春秋”为宗旨,以“自强厚德,求真养正”为院训,坚持守正创新,将文化功能与智库功能相融合,打造“一体两翼”发展特色,创新性探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一直以来,坚持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创建现代易学文化,形成了国学教育、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齐头并进的现代书院体系,开创了“一园一厅八馆”的书院新格局。
经过10多年的坚守与发展,太湖书院已建成AAA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示范性社会组织、江苏省研究生人文工作站、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基地。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太湖书院初心历久弥坚,立足“以一统众,以文促产”的发展定位,持续推进以国学研究和国学文化教育为核心,以打造“太湖书院大讲堂”高端学术论坛品牌和国学文化教育优秀品牌为发力点,带动中医文化、古建园林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与传播,努力打造新时代江南书院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典范和新高地;坚持聚贤重道,汇集各界力量,秉承“经世致用”书院传统,充分发挥新时代民办书院文化功能,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结合”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努力谱写新时代书院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奋力促进文化自信自强和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了新智慧。(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