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7月21日讯 近期,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三期,一群胜浦小参谋踏入苏州基金博物馆大门,瞬间被巨大的环形金融历史展廊吸引。指尖划过玻璃展柜,一个二年级男孩踮着脚尖辨认展柜中那枚“秦半两”铜钱上的篆文,惊叹道:“原来钱也会‘长大’啊!从贝壳变成这么圆的铜钱!”
这座全球首家以基金为主题的公益性主题博物馆,在这个暑假成为锦溪南社区青少年的金融科普殿堂。在红色管家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沿着“货币起源—金融变革—科技融合”的时间轴,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探索。
在“中国货币简史”展区,抽象的历史知识化作可触摸的故事。讲解员将海贝、刀币、交子等货币形态的演变历程,编织成一段段生动的历史叙事。“为什么铜钱中间要留方孔?”面对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提问,讲解员现场演示古人用绳索串钱的智慧,孩子们恍然大悟——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等古代货币背后的设计逻辑,在互动中变得清晰可感。
实践区域的热闹程度超乎预期。在“巧学制币”工坊里,二十多个孩子正专注地设计货币图案。彩铅与卡纸摩擦的沙沙声中,孩子们亲手设计并制作专属的“梦想货币”。这种体验延伸到了数字化金融实践环节。在“理财小达人”游戏区,孩子们分组运营虚拟公司,通过触摸屏完成原料采购、生产定价和市场竞争决策。
博物馆的灯光渐次暗下,孩子们带走的不仅是手绘的货币稿纸。科学与金融融合的种子,已在沉浸式体验中悄然萌芽。(胜宣 邹玉芬)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