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苏州园区菁华社区“青YOUNG工程”共绘社区心灵文化共治新图景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5-07-11 10:31:24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7月11日讯  创新社区治理,深化校社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菁华社区携手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田”志愿服务队联合共建“青YOUNG工程”心理赋能与文化融合系列项目在菁华社区历经两个月,六期活动完美收官。菁华社区与“心田”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居民特点,精心设计六期层层递进的活动,巧妙融合专业心理学方法和苏州本土文化元素,成功探索出一条“减压赋能、邻里升温、文化认同、社区共治”的路径,为构建和谐社区共同体提供了生动实践。

 苏州园区菁华社区“青YOUNG工程”共绘社区心灵文化共治新图景

破冰引路,共识筑基——压力认知的唤醒和初步释放

活动初期,菁华社区和“心田”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以“击碎黏土怪物”为引入,吸引居民关注心理健康,第一期活动便吸引二十余位居民参加。“破冰游戏”以趣味互动迅速打破人际坚冰,参与者们通过准确描述邻座兴趣或即兴展示才艺,在欢笑中建立初步连接,为后续深度交流奠定基础。核心环节“击碎黏土怪物”极具巧思:引导居民将无形压力具象化为手中的黏土造型,随后奋力砸扁。这一象征性行为不仅提供了即时、安全的情绪宣泄出口,更在集体行动中使参与者直观感受到压力的普遍性与可释放性。伴随苏州评弹的深度放松活动,居民在吴韵悠扬中清理情绪残余,实现身心初步舒缓。第二期“匿名情绪墙”与“接力创作画”双管齐下:匿名书写烦恼并随机解答,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激发社区互助共情;接力共创画作则通过无序到有序的集体艺术创作,无声传递“个体差异不妨碍融合共生”的社区理念,初步形成对压力管理的群体共识。

 苏州园区菁华社区“青YOUNG工程”共绘社区心灵文化共治新图景

场景体验,协作破题——社交场景压力的实战应对和邻里协作初体验

活动中期将整体体验纵深推进至现实生活场景,第三期引入“社交场景模拟”与专业“心理量表”,志愿者们精心还原职场沟通、邻里纠纷(如噪音、停车)等高频压力情境。居民在安全环境中演练应对策略,量表结果则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其精确识别压力源并探索个性化对策,将模糊的压力感知转化为清晰的应对认知。叩开了从“知”到“行”的大门:“小剧场演绎”邀请居民亲身扮演模拟场景中的角色,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剖析矛盾根源,学习建设性沟通技巧,将潜在的邻里摩擦化解于演练台前。第四期的“手工珠串DIY”环节,看似是静态的手作,实则为促进邻里协作的巧妙设计。参与者互借工具、交流配色、分享技巧,在指尖专注中自然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将前期习得的社交技巧转化为具体、温暖的邻里互动,初步编织起互助协作的社区关系网,琉璃珠串也暗含了五六期依托苏州文化的探索方向。

 苏州园区菁华社区“青YOUNG工程”共绘社区心灵文化共治新图景

文化赋能,聚力共赢——文化认同神话邻里协作与压力升华

整个项目的收官阶段,依托深厚的苏州文化底蕴,将心理建设与邻里关系推向高潮。第五期“园林元素剖析”赋予亭台水榭、假山造景以心理隐喻,假山代表着心灵屏障的观点让居民们顿感新颖,志愿者们引导居民在文化浸润中感悟生命智慧。团扇绘画以苏式印象入画,吴侬软语的常用语学习,在乡音乡情中唤醒文化归属感,提供深层寄托。第六期“姑苏园林大富翁”则是集大成之作,菁华社区与“心田”志愿服务队精心设计,将充满代表性的十七个景点设计成大地图,参与者们自主分组,化身虚拟角色在地图上协同规划路径,触发随机事件,闯关探索,每到一个景点,就有相对应的地点巡礼,居民们行至拙政园、寒山寺等地,还需要自主分享个人故事、合作完成知识问答或情景挑战,这一设计高度凝练前五期精髓,在合作规划中培养共赢意识,在故事分享中深化情感联结、释放生活压力,在解决随机事件中实践矛盾调节技巧。文化场景与团队游戏的深度融合,使压力释放和邻里关系升温在欢乐的集体体验中达到顶峰。

菁华社区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此次深度共建,是社区治理创新与高校智力下沉的一次成功实践,“青YOUNG工程”以心理学专业力量为支撑,以苏州文化为特色载体,通过六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将压力疏导、社交能力提升、邻里关系建设、文化认同培育等多元目标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社区凝聚力,打造出了一个“文化+心理”双赋能的社区治理模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案例和经验,为未来更深入的校社合作与更美好的社区生活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胜宣 邹玉芬)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