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8月10日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健康杀手”组合被越来越多朋友关注到:“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三者都与我们身体的代谢密切相关,常常结伴或者组团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形成“两高”甚至“三高”并存的局面。当“三高”齐聚,那可不得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使坏”,产生协同作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等一系列问题,对我们的器官造成损害,让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成倍增加。像脑梗死、脑出血、眼底动脉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下肢动脉闭塞等可怕的疾病,都可能随之而来,导致偏瘫、失语、剧烈头痛、猝死、喘憋、尿少、间歇性跛行等严重症状,可能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接下来,咱们重点来瞧瞧“三高”的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三高”的标准
01 丨 高血压
正常成人
成人正常血压是在90/60mmHg到140/90mmHg之间,理想的血压值是120/80mmHg左右;如果三次不同日期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高血压前期。
老人
有研究表明,40~89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他们因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去世的风险就翻倍。无其他基础疾病的老人,特别是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正常标准,血压应低于150/90mmHg;有糖尿病、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应低于130/80mmHg。需要注意的是,“低压”(舒张压)也很重要,它反映的是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低压也是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对高血压的控制,除了监控高压,低压也不能忽视!
02 丨 高血糖
正常成年人
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且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且任意时间血糖不超过11.1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衡量过去3个月血糖情况的一个血液指标)不超过6.0%。
糖尿病/低血糖
如至少2次以上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或任意时间血糖超过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介于正常指标和诊断标准之间的,称为糖尿病前期。
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应低于3.9mmol/L。
对于尚无心脑血管疾病且预期寿命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更严格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6.5%,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7.8mmol/L,以此降低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过去有过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病时间长,则需采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来控制血糖。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预期寿命不长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可放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0%,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10.1mmol/L。
03 丨 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 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俗称“好胆固醇”)过低引起的全身质代谢异常。高血脂是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了解了“三高”的标准,我们能更好地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只是参考,是否确诊以及病情到何种程度,还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让我们一起关注“三高”,守护健康!(张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