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2月22日讯 您是否有过或听到过这样的疑问:"血化验明明没有异常提示,没有↑、↓,为啥医生还给我开药?!"
报告上没有“↑”和“↓”不代表就没病,今天就简单和大家一起解读"三高"中关于血脂的检查报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堵住血管。
LDL-C是血脂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
详细解读
① 健康且无不良嗜好的人:
LDL-C>3.4mmol/L,通常判断其有患“高血脂”的风险,
LDL-C>4.9mmol/L则将来患"冠心病”的风险很高。
(不宜超过3.4mmol/L)
② 已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抽烟、肥胖的人:LDL-C>2.6mmol/L,就说明有患“冠心病”的风险,数值越高风险越大。(建议降到2.6mmol/L以下)
③ 冠心病病人:LDL-C>1.8mmol/L,说明将来发生“心梗、脑梗”等大事件的风险没能有效把控,数值越高风险越大。(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注意:此指标一般只有高出3.3时才会在检查单中打印出↑箭头的异常标识。但对于冠心病人,只要高于1.8就算不合格,需要坚持药物治疗。所以不能只看有没有↑。
说明:《中国血脂指南(2023年)》中指出,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为了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ASCVD 风险,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基线ASCVD风险,制定不同的LDL-C 目标值,即基线风险越高,LDL-C目标值则应越低,超高危的应该控制在1.4mmol/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为身体中的“好”胆固醇。有助于血脂的降低,缓解血管中斑块的沉积。
详细解读
HDL-C 升高是好事,它越高说明“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越小。
HDL-C 此指标降低,则应引起重视:HDL-C <1mmol/L时,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TC)反映血液中胆固醇(不管好坏)的总体水平。
详细解读
① 3.1≤TC<4.1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低危,少数情况高危;
② 4.1≤TC<5.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低危,高危几率增加;
③ TC≥5.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高危;
④ TC≥7.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为高危。
注意:以上“低、中、高危”的评判主要与危险因素有关,如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史、其他胆固醇指标异常等,符合危险因素个数越多,危险程度越高。具体需医生评估。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TG)其实就是脂肪,含量过高,会令血液变得黏稠,聚集更多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斑块,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中风等疾病。
详细解读
① TG<1.70mmol/L为适当水平,相对越低越好。
② 1.70≤TG<2.25mmol/L时,为边缘性升高,应调整生活方式。
③ TG≥2.26mmol/L时,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因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针对病因治疗。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若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和运动仍不达标,再建议药物治疗。
④ TG≥5.6mmol/L时,应立即使用药物。
总之,不同人群的血脂标准是不一样的,不要因为化验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血脂正常,也不要因为一些指标超出“正常值”而自行用药或停药。
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40岁以下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4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测1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划重点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核心指标!
建议有血脂相关问题的患者,定期至医院专科门诊,由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来确定 ASCVD 风险等级,以及个体化的控制目标,是否用药以及用药的种类要听医生的。(周跃坤)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