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6月20日讯 前不久,轩轩(化名)妈妈无意间发现7岁的儿子好像越长越“丑”了,小时候颜值明明很高,都随了父母的长处,可现如今嘴唇越来越厚,上槽牙还有点突出,个子长的也比同龄人矮一些。想到前段时间刷到的视频,越看越像腺样体肥大,她心里咯噔一下。于是,趁着孩子考完试,就急忙带着他到苏州九龙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咨询。
主任医师石建华在与轩轩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原来,孩子4岁时开始,睡觉总是张着嘴、爱打呼噜;近年来,症状越来越明显。经过详尽的鼻内镜及咽喉部检查,轩轩腺样体肥大几乎完全阻塞后鼻孔,鼻道伴黏脓涕,扁桃体无肿大。因轩轩病程长,症状较重,石主任给出了建议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
办理完住院手续,在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后,结合轩轩实际情况,石建华为其进行了腺样体切除,周一完成手术,周二便顺利出院了。
据了解,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具有和扁桃体相类似的形态和结构,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交界处,是一种淋巴组织,属于人体免疫器官之一。在2-6岁时,腺样体增长较为活跃,该年龄段是腺样体肥大发生的高峰。10岁后,腺样体逐渐萎缩,成年期基本消失。这一过程属于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由于腺样体本身结构凹凸不平,非常容易滞留细菌病毒,引起感染、炎症。腺样体发炎时会肿大,如果只有一次急性感染,那么感染控制后肿大的腺样体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孩子反复感冒,或者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腺样体长期反复感染,就会出现持久且过度的增生,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属于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由于腺样体所在位置特殊,上下联系鼻腔与咽腔,左右毗邻双侧中耳在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因此,腺样体肥大可影响上下左右的相关器官,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石建华表示,当腺样体组织异常增生肥大时,堵塞了上呼吸道,孩子会出现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睡觉时情况加重,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而由于长期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影响颌面发育,孩子就会出现“腺样体面容”(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等),影响颜值。同时,因气道狭窄,大脑处于慢性持续性缺氧状态,孩子就会头昏脑胀,精神不佳。有的孩子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其实可能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所致。不是不想听,而是听不清。另外,腺样体肥大带来的后鼻孔堵塞还可能导致持续鼻塞,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等。
石建华解释,像初发现的、临床症状较轻的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或虽是刚发现的,但临床症状较重的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则建议行手术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关于腺样体手术切除的指南。对于评估腺样体手术切除的指征,不能单单从影像学或电子鼻咽镜检查来片面的做出决定,一定要结合其有无临床表现(即病理性肥大)。反言之即使腺样体没有这么大,但是孩子症状重,也需要切除。
石建华提醒,腺样体在儿童期,生理性肥大属于正常情况。若无病理性临床表现,如打鼾、张口呼吸、鼻塞、流涕,或是未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急性或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者,家长则无需太过焦虑。如有上述症状,或是已有腺样体面容者,建议尽早就诊,及时处置,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或进一步进展。(王恩旸)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