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3月11日讯 近期,40多岁的娟姐(化名)被一个问题深深困扰。她前段日子患上了重感冒,一直咳的厉害,尤其是最近,她发现自己的“漏尿”情况有些严重了。以前只是偶尔会漏尿,但这次严重到甚至出门都得垫上卫生用品。“医生,我上网查了一下,说是盆底肌受损没修复好,可我都产后十多年了呀,之前也没有过,怎么会现在才出现呢?”于是,带着疑惑,娟姐来到苏州九龙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咨询。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张蓬蓉解释,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这是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表现。针对中年女性漏尿严重的患者,建议到医院做盆底肌评估,根据评估来确定是否需要做盆底肌修复。
张蓬蓉介绍,很多人总以为盆底肌不重要,但实际上,很多宝妈产后会出现长期小腹坠胀、腰疼、便秘等“小毛病”,严重的则会出现尿失禁、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等现象,这些都与盆底肌受损有关系。
据了解,女性盆底是由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等构成的复盆底支持系统,像一张吊床,承托并保持膀胱、子宫、直肠等重要脏器,让它们处于正常位置。然而,一旦盆底肌肉受到损伤,就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漏尿等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十分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尿失禁,性生活不满意,阴道松弛,性交痛,轻、中度盆腔脱垂,腰背痛,慢性盆腔痛,阴道炎反复发作,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等都属于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对于盆底肌修复贯穿周期,青春期女生的痛经问题、月经紊乱,甚至也常有青春期女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问题。而产后则是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发时期。因为怀孕、分娩的需要、产后松弛素的分泌以及照料婴儿等生活事件,产后女性多见诸如腹直肌分离、内脏下垂、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产后腰背痛、妈妈手等现象,产后妈妈的身材也从窈窕淑女变了形,取而代之的是妈妈臀、驼背、怎么也减不下去的小肚子,甚至恼人的皮肉分离。
而没有打喷嚏漏尿等情况也并不代表盆底功能正常。有研究发现,产后女性的盆底肌,分娩后平均下降2.5cm。脏器下垂,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系列的功能障碍。盆底肌松弛,除了导致排尿排便不正常,脏器下垂、甚至性功能障碍以外,还有一类临床症候群也跟盆底功能息息相关——慢性盆腔痛。因为盆腔脏器的筋膜连续性、受腰骶神经支配的原因,内脏筋膜的功能障碍和肌肉骨骼系统疼痛会相互代偿,因此,女性出现不明病因的下背痛、骶髂关节痛、髋关节、膝关节疼痛、踝关节不适等,一定要考虑盆底的原因。
而更年期、老年期女性则是出现卵巢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高发。产后身体恢复不良的各类症状会在老年期更加凸显,另外肥胖、高龄、骨质疏松等因素也是加重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很多患者因漏尿常觉得难以启齿、羞于就医,因此该病也被称之为“社交癌”,更有严重的盆腔、腹腔脏器脱垂的患者,不得已接受妇科手术、甚至摘除内脏,对身体的摧残不再赘述。此外,老年人便秘也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女性静脉曲张也和经年累月的盆腔脏器下垂,导致盆腔内循环受阻、血液回流不畅有关。
但对于有这种情况的女性也无须担心,盆底磁电联合治疗,可以很好的解决部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除此之外,针对盆底肌本体感觉差,分娩、骨盆不正等原因导致的盆底肌张力肌力失衡、盆腹联合运动模式较差等问题,盆底康复治疗师还有更多手段解决,如盆底筋膜手法、关节松动类手法、PRI呼吸训练以及SPS脊柱螺旋稳定训练等运动康复项目。(高云鹤)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