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月26日讯 近年来,随着“肺结节”在体检中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很多患者因不能确定肺结节的性质而产生恐惧、忧虑等消极情绪。为进一步普及“肺结节”知识、传播健康理念,近日,苏州外国语学校与苏州九龙医院胸外科联合举办肺结节科普知识公益讲座。胸外科主任刘德森应邀担任主讲,学校近100名老师参加。
刘德森紧扣当前许多人体检中检出“肺结节”这个高关注度热点,着重强调了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需充分认识结节的特征,正确评价结节的性质,这样既能使恶性结节的人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又能使良性结节的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同时,从肺磨玻璃结节(GGO/GGN)定义、分类、CT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到临床处理策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进行讲解。
“相当一部分肺结节经过复查、随访,是良性病变,如炎症、纤维灶、疤痕等,即使有一部分结节是‘癌变’,也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且病变发展非常‘惰性’,预后非常好。” 刘德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典型的肺结节病例,详细地介绍了各类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风险程度、干预措施和治疗手段。
现场,他还提出了几个肺结节门诊常见的情况并对如何正确对待给予了答疑和指导。包括肺结节为什么呈现增多趋势、电脑阅片为什么更全面、远程阅片看诊更方便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他解释,主要是由于CT分辨率提升、扫描层厚更薄,加上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肺结节看起来是“多”了,但许多肺结节是不具备临床意义的。而肺结节的阅片,仅胶片是不够的,在电脑上查看更全面。因为1毫米层厚的扫描方便判断结节性质。若到医院就诊,建议带上胸部CT的电子版,目前大部分医院上线了江苏省云影像平台,方便全省范围内调阅CT图像。其中远程阅片则是CT原始数据DICOM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与接收,可以实现与在医院终端阅片一样的效果。
此次活动,让全体教师们深入了解肺结节,正视肺结节,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不焦虑、不纠结,科学、规范、定期复查随访,成为大家的共识。(缪宇星)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