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2月10日讯 25岁的王先生(化名)平时工作很忙,过年期间难得有假期,便宅在家里连续通宵追剧。结果几天后,他感觉眼睛又痒又干,还时有模糊,起初以为是眼疲劳,就滴了些眼药水,情况得到了缓解。没想到一周过去了,王先生的症状仍没有减轻,于是赶紧到苏州九龙医院眼科就诊。
副主任医师叶青在他上眼皮轻轻按压,竟挤出了一条条乳黄色的牙膏状固体。后经干眼仪器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据了解,睑板腺是眼皮里面重要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能对眼睛表面起滋润作用。正常情况下,分泌出来的油脂是清亮液体,但王先生这样堵塞严重且时间比较久的,腺体挤出来的东西是像牙膏一样的固体,没有一点液体。
叶主任表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症当中的一个主要类型,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王先生因长期以来用眼过度导致睑板腺终末导管堵塞,而过年期间的不规律作息则加重了他的症状。如果不重视、不及时治疗,被堵住的腺体会慢慢萎缩,进而导致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液体滋润,看东西就会像隔着一个毛玻璃一样,影响正常的视力。
干眼症,又叫干眼,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的一系列疾病。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估计至少3亿人患病。也就是说,大概每10个人里,就可能有2-3个人会得干眼症。
如果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就容易导致眨眼频率降低,增加泪液蒸发,从而降低眼睑将泪液均匀涂布角膜表面的功能,引起干眼症。而长期待在烟雾、干燥、空调房、强紫外线等环境中的人,也容易患上干眼症。在中老年及65岁以上的妇女群体当中,基本有75%的人患有干眼症。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绝经期、怀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也会因激素水平改变容易产生干眼症状。
另外,隐形眼镜(包括OK镜,RGP,离焦软镜)佩戴者、长时间或者常在夜间驾驶的驾驶员以及相关药物使用患者(包含降压药、抗组胺药物、抗青光眼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激素药物、麻醉剂、抗抑郁药物等)都比较容易引发干眼症。
对此,叶主任提醒,对于干眼,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手段。干眼症不是绝症,可以通过改变用眼习惯、规律使用药物以及物理治疗缓解症状,但是因为很多时候病因不能彻底去除,会导致症状反复,如果出现干眼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请及时就医。(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