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四十年只专注于绘画一件事,心无旁骛;一个人四十年将自己关进画室,一支笔、一杯茶、一摞纸,与世无争。他就是苏州工笔花鸟画家蒋荣官,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不与人争与己争”是著名美术大师高冠华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工笔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起自唐代,至宋代、元代已达巅峰。蒋荣官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从传统临摹开始,取法宋代画院工笔花鸟,他崇尚赵佶,也崇尚近代陈之佛和于非闇,期间曾花大量时间临摹研习。他对陈之佛异常推崇,时时遵循大师“观、写、摹、读”的花鸟创作心得。在潜心研究传统用笔、用线、用色、构图特点的同时,坚持写生,到大自然去仔细观察、悉心研究花卉翎毛,不断在写生中积累创作素材,汲取养分。他以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笔触,去感受自然界花草树木的姿态,去捕捉飞禽走兽的神韵,凝练成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四十年的艺术追求与笔墨实践,蒋荣官的工笔花鸟画十年一个台阶,渐入佳境,从最初的追求形似、逼真,到追求“以形写神”,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蒋荣官为人低调,耐得住寂寞。他不善言语,也不善交际,却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自信,他曾说“我的通行证就是我的作品”,年轻时,他在吴中当地便有“猫王”和“蒋牡丹”的称号。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绘画,他可以半年不出门,也可以一周只画一张画。蒋荣官于绘画的专注和执着,不仅仅是将功夫花在一草一木的细部特征的描绘,而是博涉古今,传统和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及,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他的可贵之处,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将西画的色彩以及将现代绘画的构成,引入花鸟画的创作之中,形成了工致雅逸、以形写神、笔意清远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是一味的“死功夫”,也不是僵硬的“图式化”,更多的是工写兼备的创新,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深入探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笔花鸟画表达语言。《美术报》首任总编辑朱国才说:“蒋荣官几十年坚持写生创作,所诞生的花鸟作品,如《百牡丹》、《百鸟图》、《百鹤图》、《白鹭睡莲》、《群鹅》等,莫不如此。故此,他的工笔画都高洁而清雅,鲜活而灵动,百看不厌,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评价说:“而吾观荣官画,则称其为‘工致渊雅,活色生香’,此乃工笔花鸟画之最高境界。”
真正的艺术家难的是不为名利所动,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静心静气只做一件事,把画室当作课堂,把古人当师友,与笔墨为伴,砥砺心性。蒋荣官取画室为“不息斋”,既是自勉,也是自律,更是作为艺术家应当具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流沙)
蒋荣官艺术档案
蒋荣官, 1963年生于苏州,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擅长工笔花鸟画创作。1994年,作品《鹅》获文化部金鹅奖书画大赛铜奖。1996年,花鸟作品获由中国文联举办的“首届全国扇子艺术大展”优秀奖。1997年,作品《清韵》获文化部举办的“迎接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赛”工笔组优秀奖,1999年,作品《双鹅图》入选“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家精品展”,《鹅图》作品在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及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作品大赛”获优秀奖。同年,另一幅作品还获得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大展金奖。2000年,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奖赛”,2001年,作品《鹅》入选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并为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收藏。2009年,作品《秋籁无声》参加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被中国工笔画学会收藏。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