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苏州太湖书院院长张其成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提案引热议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2-03-12 21:52:59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3月12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太湖书院院长、苏州太湖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其成教授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项系列提案,引起了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热议。

苏州太湖书院院长张其成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提案引热议

为深入推进和有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张其成教授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在今年政协会上提交了《关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的提案》、《关于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的提案》、《关于在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吟诵课程的提案》,以及《关于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式学位服的提案》等四项系列提案,这些提案引起了全国政协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苏州太湖书院院长张其成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提案引热议

提案一:开展中华优秀传文化美德教育

张其成教授认为,中华美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层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已有重大改观,然而近年来由于道德缺失而发生的事件还是时有披露并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这些都说明加强政德、师德、医德、艺德、商德等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的教育势在必行,道德教育永远在路上。

因此,张其成教授建议,在全社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的新时代价值;二是要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评价和奖惩制度;四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五是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的社会风尚。

提案二: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及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在为建立一座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多方奔走,希望能以博物馆形式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国家有关部门和方面也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重点支持建设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国家级重点专题博物馆,稳妥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等建设工作。

张其成表示,近二十多年来,几届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如今政策东风已来,更应聚焦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在国家发改委的立项审批工作;二是进一步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在北京的选址立项工作,尽早在北京市核心地区或交通便利区域建成实体馆;三是抢修“太医院”,建设燕京中医药博物馆,实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一馆两址”布局;四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搜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文物、文献,对面临损毁的文物文献进行抢救式修护。

提案三:在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吟诵课程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活动,以其优美的韵律、唱法、具有特色的传统服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及参与热情,部分学校的教师也在开始探索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方法。

张其成教授经初步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大多数中小学尚未开设吟诵课程,已经开展的学校中多数只是将古诗词吟诵掺杂在语文课和音乐课程中,并未成为独立的课程,在文化活动中也缺少古典诗词吟诵的环节与项目。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古诗词吟诵的学习呈现出业余化、碎片化的特点。目前由于缺乏教育政策的支持,古诗词吟诵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专业教师缺少、课程缺失、教材稀缺,制约了古典诗词吟诵活动的推广。

对此,他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制定古典诗词吟诵课程的相关政策,支持中小学开设独立的古典诗词吟诵课程,保证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吟诵的时间,促进学生智育和美育的共同发展;二、组织编写适合中小学教学的全国统编或区域使用的中华古典诗词吟诵教材,根据小、初、高不同阶段设计古典诗词吟诵的课程内容,打造一批在区域内成效好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华古典诗词吟诵”优秀课程;三、培养一批精通古典诗词吟诵技巧与艺术的专业教师;四、将古典诗词吟诵纳入中小学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向全社会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案四: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式学位服

张其成教授表示,目前我国高校学位服的样式标准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大学,原型是基督教的教士袍,带有显著的西方教会服饰烙印,这些带有浓厚西方教会色彩的学位服对于树立我国高等教育的民族自信和国家文化自信已不相适宜。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中出现一股自主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学位服的热潮。这些学位服虽然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服饰特征,彰显了文化自信,但也出现了高校各自为政,盲目追求自身特点、相互攀比竞争等现象,导致着装不严谨,视觉混乱,造成不良社会反响。这一发展动向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不利于进一步树立国家文化自信、彰显高等教育民族特色。

因此,他呼吁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尽早出台中式学位服使用规范:1、重新制定的学位服设计样式须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中式学位服应显著区别于西方学位服样式;2、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式学位服使用规范,明确我国高校应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标准,不得自行设计使用学位服;3、在新的中式学位服样式设计当中,可以在服饰的指定区域(如左胸口位置),规范性设置校徽、校名等标识,既可以增加不同高校之间的辨识度,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母校的荣誉感。(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