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体 / 正文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2-01-29 17:39:55 0次阅读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沈国芳(右)和恩师张继青

【玩仙灯】睹物怀人、人去物华销尽。

思念就像是一根从心底滋生的丝线,拨开岁月的纷杂,串联起曾经您与我的点点滴滴。如今这一点这一滴经过泪水的洗礼,变得晶莹剔透,犹如珍珠一般。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第一届昆曲艺术节和张老师在苏州会议中心合影

94年初涉昆曲,您就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每一位旦角学员的随身听里放的都是您的《牡丹亭》。98年毕业进入苏州昆剧院,有一天突然接到任务,要在苏州博物馆的忠王府古戏台招待演出《游园》,演完后主教老师柳继雁对我说:“张继青老师表扬春香演得很不错。”那时的我犹如一片嫩芽突然接受到了女神洒下的甘露,虽然还未有缘得见女神,虽然对昆曲还一知半解,但心中不自觉对自己的昆曲之路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期待。后来我和您讲起这件事,您哈哈大笑说:“我有点忘了哇,那你应该演的确实不错。”是呀,您一生待人真诚,对待艺术更无一句虚言,所以您的表扬更让我倍感荣幸和珍惜,就算多年过去,也依旧是我心底的那缕白月光。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张老师传授《牡丹亭·离魂》

2003年青春版《牡丹亭》正式开排,您开始坐镇在我们剧院,天天传授《牡丹亭》。我因为饰演春香,所以有缘能天天陪着小姐跟着您学习。对待排练您是出了名的严格,每一段唱段至少要带着唱上三四十遍。我最记得的是一段【皂罗袍】,我和小姐排练了不下上百次,您再三强调我们每一个气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在一个点上。不到位再来一遍,到位了再接着巩固,无数次循环排练才有了后来我们在舞台上心有灵犀的默契。但在严格之余,您对我这个小春香又是极其的宽容,记得在拍唱《离魂》【集贤宾】唱段时,您带着唱了十几遍,休息的时候说:“春香来一遍,我听听。”我一听顿时傻眼,一直跟着小姐滥竽充数的我开了半天口也没找到音,您当时摇摇头笑着说:“还是小姐陪她唱一遍吧。”我也不记得当时是不是很难为情,但我知道您并没有责怪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我耐心的教导和指点。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一百场都有您跟在身边把场,每一次排练或演出下来,只要坐到您身边,您就会告诉我哪里节奏可以慢一点,哪个咬字还不到位等等。我现在也一直在想,我塑造的春香会在舞台上散发出一种天然的肆意的孩童天性,是和当时老师们对我的宠爱分不开的。谢谢老师您一直的肯定和信任,让我在演绎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和幸福感,舞台上的春香也自然内心充满了阳光和爱。

2011年因为上昆刘异龙老师要来传授《芦林》,领导问我想不想尝试正旦庞氏,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说:“可以,但我要张继青老师教。”后来您告诉我,当您接到我们剧院领导电话后思虑了一个晚上,觉得以我的性格可能会唱好这出戏,就答应教了。这是我第一次一对一向您学戏,那时我正在南京大学上学,所以每天我都抽空去您家学习。您强调说:“正旦最重要的是唱念。”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您家的那张八仙桌上拍曲,与其说老师帮我拍曲,不如说是老师每一遍都满宫满调地带着我唱。您说:“我不这样带着你唱,你是不能体会我的用力点和发声点的。”后来我的《芦林》在多个地方演出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老师您非常开心。

2012年,我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毕业汇报演出,吕效平老师建议我突破自己。我找您帮忙,想不到您竟一口答应,建议我再学个闺门旦戏《寻梦》,就可以以六旦、闺门旦、正旦的戏码办专场,实现突破。当时对于老师的经典之一《寻梦》,我不敢轻易尝试。您看我有畏难情绪就说:“我看了你的《千里送京娘》,觉得你可以唱好这出戏的。”姚继焜老师在边上说:“憨丫头,张老师想教你,你还不学啊。”就这样我开始踏上了学习张派《牡丹亭》之路。在毕业汇报演出后老师很高兴,对我说了一句话:“看得出这个《寻梦》是我张继青教的,但还不是你沈国芳的。”几年跟着老师学习,我清楚地体味到您在教学上喜欢不厌其烦的身体力行的示范带领、讲解,平时的点拨虽从来没有长篇大论,但每一次只一句话就能让我铭记终身。这大概就是老师您做为师者的最大魅力吧。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2015年第三届“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张继青、沈国芳师徒合影

2015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剧院领导电话,告知我今年文化部名师授徒仪式,张继青老师报了我的名字,让我自己再和张老师确认一下。当时我有些惊呆了,马上打电话给老师您,电话接通后只听见您清脆的哈哈哈笑声,说:“你是六旦出身,你看自己情况,也可以退了的。”我在电话这一头眼泪都流出来了,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些什么了。我自知资质一般,又是跨行当拜师,心中很是忐忑,您就一直鼓励我说:“演戏不是演行当,而是演人物,你千万不可以行当局限了自己发展。我以前也唱六旦,也唱老旦。”您说着还会来一段当时您的六旦拿手戏苏剧《茶瓶记》,看着您演绎春红可爱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满含歉意地说:“老师,我将是您条件最差的学生。”您却回复我说:“那你就做我最用功的学生吧。”时至今日想起这一切禁不住热泪滚滚,代表昆曲传统典范的您其实内心是这样的包容和无私,蒙受您的教诲是我三生有幸,没有做到您的期望,却是我永远的遗憾。

2020年,我心有顾虑地问您:“老师,我想把您陆陆续续传授给我的《牡丹亭》拿出来汇报一下,您觉得可以吗?”您听了很开心,但叮嘱我:“这是你的内部汇报演出,是考核你也是考核我,千万不可大做宣传。”我谨遵师嘱,连剧院微信平台都没有推送。您在写寄语时写了传承给我的戏码,当时我看了以为老师遗漏了,就问您:“老师,您还传承了我《朱买臣休妻·痴梦》等戏,要不要写上去?”您回复说:“不可太满,这些戏还需要你继续悟悟,到时我帮你抠抠再拿出来才好。”现在回想,才更深刻地认识到老师的一片心意,您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着最细致的关心和保护,也时时刻刻提点着我们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2021.4.25 苏州艺圃师生合影 左起:沈国芳、张继青、姚继焜、沈丰英

2021年4月24日,在剧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张继青传承版《牡丹亭》汇报演出顺利进行。您和姚老师特地提早四天来苏州帮我进行乐队合乐和舞台响排,期间您就像要接受考核一样紧张,您不止一次的说:“你们剧院领导这样重视,我不能交不出答卷啊。”直到演出结束,您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局里领导和剧院领导在剧院食堂请您和姚老师吃饭,席间您开心地笑着,还说要把《朱买臣休妻》传承过来。我开车送老师回宾馆的路上,老师坐在后座笑意盈盈的说:“这个《牡丹亭》以后你就可以这样演下去了。你的腿里脚步有点和我不一样,可能会有人说不够传统,但我是可以接受的。下来你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琢磨,争取做的更好些。”4月25日我和师姐沈丰英带着您和姚老师去艺圃寻根,期间老师您步履轻盈,整个人仿佛回到了年轻的状态,在和姚老师年轻时一起洗衣服的那口井边,回忆往事开怀大笑。在以前老师学艺的“博雅堂”前,您还亲自教了我和师姐一段【绵搭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下午送老师们回南京,路上您说:“这次过来,我感觉你真的长大了。”我很开心,但我不知道这会是您对我最后一次夸奖。如果知道,我宁愿永远不长大做您的小学生。

往后的日子老师身体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不适,我去看望过一次后,基本就是电话联系,电话那头您的声音一直很轻松,现在想来大概是不想让我担心。您还一直让我去学戏,但我知道老师身体需要休养,所以不敢前去打扰。加上自己家里有事,再见到老师已是2022年1月1日了。

2022年1月1日,当我踏进病房看到病床上瘦弱的您时,我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我叫唤老师,您睁开眼朝我露出笑容,我带着口罩眼泪就使劲地往口罩里钻,我怕您看到,所以只能把口罩拉得更上些。姚老师坐在床边脱掉帽子让您看他新理的头发,您发自内心地笑着,还说刚看了习主席的新年祝词。我整理情绪,摘掉口罩,抚摸着老师稍微有些肿胀的右手,喂您吃草莓,您咬了一口轻轻咀嚼着又摇摇头说:“不吃了,你吃。”,虽然虚弱但口气就像以往在您家里一样。我害怕打扰太久您会感觉累,就说:“老师,您好好休息,我改天再来看望您。”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您说:“格么,倷明天再来吧,不来,我要打咯。”说着微微伸出左手向我作拜拜状。虽然我眼底又一次涌上眼泪,但心底却有一丝欣喜和期待,觉得老师在慢慢恢复健康,明天的老师会精神不错地等我过来。但期望和现实总是那么悬殊,等我2日一早过来时,您已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家人、我大声呼唤您,您也不回应。我抚摸着您的右手试着和您讲话,直到中午您才似乎有些知觉回应我。我激动地呼喊您,轻轻地说:“老师,您刚才肯定睡着了,我们帮您洗了头发,有没有感觉舒服一点啊。”您轻轻地“哦”了一声,做出一种“原来如此”的表情,没多久您又沉沉睡去。3日是您的生日,可您还是在沉睡,我站在病床边没有勇气向您说一声“生日快乐”。打开手机的喜马拉雅,放了一支【懒画眉】,您很安静,第二曲【忒忒令】,到第三曲【嘉庆子】时,您朝我微微摇摇头,我知道嫌吵了,赶忙关掉。我拿棉签浸润了温水,放在您唇边微微吮吸着。因为疫情管控看守病房的阿姨来催我离开,一直催。我怕打扰您,只能再次告别,但这时的您已不能和我相约明日再来了。我戴上口罩,泪水又一次不停地往口罩里钻。不敢多停留,亲吻一下您的额头就依依惜别了。

2022年1月6日下午2点多突然接收到消息,您走了。不多时手机里关于老师辞世的消息铺天盖地袭来,我拒绝看也拒绝回复,仿佛这是一个气泡,我一戳,它就会让我浑身散架。8日的凌晨四点钟,我静静地守在您身边,听着耳边老师唱的【集贤宾】,突然不由自主开始又一次泪如雨下。时间无声的流逝慢慢瓦解了我对事实所有的抗拒,我卸下所有的幻想,清楚地意识到我和您真正的分别已近在咫尺。一幕幕往事又一次袭上心头,仿佛只有不停地焚香泣拜才能向您传递我无尽的思念和牵挂。

老师您化作青烟驾鹤而去的那一刻,我望着绵延的山脉,突然心疼起老师来,您一生住着最简单的住宅,吃着最简单的一顿三餐,穿着最简单的衣物,但三个简单却成就了伟大的“张三梦”。您一直会说:“我很笨的,一生就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唱昆曲。”是的,但就这一件事耗尽了您一生的思量,退休前您终日思量自己的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退休后您又开始思量学生的每一处模仿、每一处发挥、每一处呈现。想起陶渊明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突然想告诉您:“老师,您用最美的声音、最高深的表演、最动人的情感留下了一个昆曲祭酒的神话,如今的您可以放开对昆曲的种种思量,纵情遨游于这美丽的天地间。有我们那么多昆曲人绵绵的思念伴您回归神的天堂。”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忆念恩师张继青先生

2017年昆山大师版《牡丹亭》排练现场

手捧您曾赠予我的那件风衣,看得出领子上有您穿过的痕迹,您几十年如一日保存的折痕也还清晰可见。我穿在身上,感受您的气息。

老师,无论多远,无论多久,在我心里,您一直就在左右。

【香罗带】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文/沈国芳)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