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0月8日讯 10月6日下午,一画馆第十五展——“问道山水间”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跟着小林哥哥读国画”阅读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明堂1427举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海钟,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李超德,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文涛做了精彩的分享,与大家共同感受中国画里,心与造化的契合。活动由明堂1427创始人林晓红主持,一画馆发起人之一、艺术家王晓东表达了对本次展览的衷心祝福,期待林海钟的分享能够带来问道山水的愉悦和跃然纸上的气韵。
“我画画,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身养生,以山水之境界陶冶身心,画画自然不同,做展览是一种分享,把美好分享给大家。”林海钟表示,此次在一画馆展出的作品《行脚图》、《坐忘图》、《大觉图》,分别寓意“行、坐、卧”,代表人的一生,是另一种参透人生的方式。李超德提到,勤劳的艺术家总是具备很高的绘画底气及调性。在林海钟的画作中,充满了诗人的灵性,不经意间禅意便从中流露,文人气十足。其编著的《小林哥哥带你读国画》一书,将理性与感性的思考融合,展露出更具创新的作品。杨文涛指出,笔墨应当像“菜刀”一样,手起刀落,作品的线条才能呈现出爽利光滑之感。艺术家也应从线条、形体来增加作品的丰富性,达到“皮相好看、骨相更好看”的程度,方能与文人画的气质相通,达到恰到好处的“佛味”。
在谈到中国文人画风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时,林海钟强调,文人画中具备了深厚的匠人精神,能将图像与文字完美融合在一起。灵动的画面、苍劲有力的书法,让观者生发无限的想象,画家的形象、想法跃然于纸上。唯有将文字与图像结合,才能看到世界本真的模样。李超德表示,当代新文人画家以继承传统文人画为艺术表现内涵,企图用笔墨展现一种人文自然的山水画意。他们自觉地回归传统,目的在于反驳那时以创新之名而进行全盘西化之实的画风,从而召唤出以宋元文人画为审美精神的笔墨。杨文涛认为,新文人画的一大境界便是用笔潇洒自如,笔墨传神,按照画家自己的心性、学养,自由地进行创作,以自身的修养、修行的方式使自己提高境界。
“已亥岁末,武汉瘟病肆虐,举国荒恐,患者不计,故闭户掩门,人不互通……”活动现场,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高级播音主持于心用柔美又不失力量的语调,深情诵读了“小林哥哥”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文字。
三位艺术家的分享让现场喜爱文化艺术的观众们感受到了艺术、历史、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认真聆听,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艺术家们进行互动。热心观众王先生表达了对《坐忘图》的赞扬和喜爱,“多一笔少一笔都不行,唯独这样刚刚好!”
据了解,林海钟号卧霞山人,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书画鉴赏中心副主任。他年少成名,画艺精进,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题材甚广,主张中国画以笔墨为宗,以书入画传承古意,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画风,并认为以画悟道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其代表作有《故宫·墙》、《巴蜀大景图》、《钱塘大观图》、《天台国清雪意图》、《鉴真东渡图》、《太虚震泽图》、《灵隐寺济公殿壁画》等。
身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林海钟从未忘记过教书育人、普及推广传统中国文化的己任。《小林哥哥带你读国画》是他自己撰写、自己绘画、自己参与编辑创作的书籍,将自己化身“小林哥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向读者们讲述中国文化的道理、绘画的玄机,在润物细无声中,在浓浓的中国画意境中,带大家一起走近中国绘画、走近传统文化。
“问道山水间”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已于9月25日开幕,通过展示《幽壑翠微》、《行脚图》、《坐忘图》、《大觉图》四幅作品,传承中国画之古意,倡导“以书入画,笔墨为宗”,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大千世界的山水奇景。展览分别在一画馆·明堂1427、一画馆·苏州银行园区支行、一画馆·苏州银行凤凰街支行以及一画馆·苏州银行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支行四个场馆举行,将持续至10月16日。(翁紫玉)
(责编:翁剑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