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4月24日讯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第三期社区攻坚项目督导互助小组分享会在吴淞社区召开。吴淞社区“日间照料 幸福港湾”项目以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合力,通过资源活化、智慧融合、协同治理的创新实践,深化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托起社区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从“闲置空间”到“幸福港湾”的暖心启航
这座建成已20余年的动迁社区面临老年人日常活动配套设施不足、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社区通过“党建+”联动机制,盘活低效空间。与物业协同排摸公建房闲置情况,发现原东区邻里餐厅二楼存在闲置空间,经多轮协商,决定将二楼改造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协调街道人社条线完成浦阿姨家政服务中心物业办公场所置换,实现资源整合最优解。目前,项目处于施工阶段,建成后的中心面积将达400多平方米,涵盖健康监测、中医理疗、心理咨询、阅览手作等七大功能区,预计覆盖辖区2000余名老年人。
从“单向规划”到“多元共建”的智慧融合
项目启动前,社区通过联动排摸,构建“线上+线下”需求采集矩阵:线上依托网格群、红色管家平台发放需求问卷;线下组织网格员、红管志愿者入户走访高龄、独居老人,累计收集助餐助浴、医疗护理等需求建议50条,形成精准服务清单。设计阶段组建多元化设计团队,联通谋划,探索改造方案。对内挖掘退休工程师、医护工作者等“社区能人”,对外链接专业设计团队。针对平台沉重防水、电梯电力负荷等问题,设计小组通过实地走访、方案比选,优化功能布局,攻克技术难点,实现功能性与适老性双提升。
从“单方决策”到“群策群力”的民心共振
方案落地过程中,社区创新“阳光议事”机制,依托联席协商,协调群众所需。一方面通过“路灯会议”“小石凳上话民生”等载体,实地征询居民意见;另一方面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动态调整设计方案。施工阶段创新设立群监共管机制,选聘“银发监理岗”组成居民监督小组,全程巡查施工进度,协调建材堆放、噪音管控等矛盾,社区同步建立问题“发现-会商-处置”闭环机制,护航适老化改造精准落地。
从“服务洼地”到“幸福高地”的协同跃升
着眼可持续发展,社区探索“三化良方”赋能体系,一是服务分层化,按老人自理能力制定“基础照护+个性定制”服务包,开发家庭互动项目;二是资源社会化,探索“公益+低偿”“固定+灵活”的运营模式,联动企业设立养老基金;三是管理智慧化,引入智能监测系统,构建“15分钟应急响应圈”。同步推进“银龄自治”“文化润老”“医养融合”三大行动,培育老年议事协会,组建助老志愿者团队,开展健康讲座、书法比赛等“文化悦老”活动,与星浦医院、九龙医院共建“健康小屋”,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服务体系。
从闲置空间活化到全链条服务升级,吴淞社区以“日间照料 幸福港湾”项目为支点,用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实践,撬动为老服务品质升级,生动诠释“老社区”的“新温度”,书写“夕阳无限好,幸福在‘吴里厢’”的温暖篇章。(黄玉芳 冯天成)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