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支原体肺炎好了,耳朵却又闷又堵!医生:这种情况要重视……

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4-01-03 09:40:31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1月3日讯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高发,流鼻涕、咳嗽、发烧一波接一波,有些好不容易肺炎好了,耳朵又不舒服了。

“妈妈!耳朵痛!”“爸爸!我听不见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 岁的朵朵(化名)在这波支原体肺炎感染中未能幸免,咳嗽、发热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有了好转,但又出现了左耳不适的情况,朵朵妈妈着急地带着她来到苏州九龙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

主任医师韩瑞珠经过详细的耳道检查后,发现其外耳道通畅,鼓膜内陷明显,随即开具声导抗及耳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做进一步的治疗。

“医生,她耳朵不疼不痒,只是有点不舒服,怎么要做这么多项检查,很严重吗?”面对韩主任的诊断,朵朵妈妈起初有点不理解。


韩主任解释,从目前的耳镜检查看,考虑为“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异常声响等症状。但儿童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由于自身咽鼓管“短”、“平”、“宽”、“直”等特点,炎症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加之年龄的特殊性,上呼吸道感染后腺样体进一步增生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引流及气体交换。

由于其存在多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为朵朵开具这两项检查。经过韩主任的耐心解释,朵朵妈妈终于安下心,答应了进一步的检查。

结果显示,朵朵左耳声导抗是 B 型曲线,右耳 C 型曲线,耳纤维内镜检查提示左耳鼓室内积液存在,这也证实了韩主任的诊断,朵朵此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指不伴有急性炎性表现的中耳积液,曾被泛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

支原体肺炎好了,耳朵却又闷又堵!医生:这种情况要重视……

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闷或耳鸣,若发现较晚,可造成患儿对外界声音反应迟钝,言语发育迟缓,对生活及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起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尽管如此,家长也不要惊慌,镇静做好这几点,分辨孩子有无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情况下,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不适等症状,如果发现儿童有类似情况,可进一步带其进行声导抗测试来进行判断。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主要是一个循序渐进、阶梯式的治疗模式,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则需行内镜下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部分腺样体肥大患儿行耳部手术的同时,需行腺样体切除术。

主任医师韩瑞珠建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除此之外,家长日常也要注意对孩子耳朵的保护,例如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塞、定期检查听力,如有耳部和听力问题,要及时就医。(黄俊辉)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