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1月18日讯 近日,苏州市中医医院对口帮扶的宿迁市中医医院传来好消息,一名颈椎外伤性截瘫患者,经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团队精心救治,已能在辅助下自主行走。
半年前,宿迁的吴先生在饮酒后回家途中,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时出现头面部出血,四肢无力麻木,由120急送宿迁市中医院就诊。
急诊摄CT示:1. 颅脑CT平扫脑内未示明显外伤性异常;2.左侧筛骨纸板骨折,左侧内直肌肿胀,左侧筛窦积液;左侧额部及眶周软组织肿胀,随诊;3.两肺胸膜下渗出,请结合临床,随诊;4.颈椎CT平扫未示明显骨折征象,随诊; 5,颈3-4、4-5、5-6、6-7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曲度变直,项韧带钙化。
为进一步治疗,急诊拟“颈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头面部外伤”收住入院。伤后患者呈醉酒貌、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查体,酒醒后查体:颈托固定在位,颈枕部局部压痛(+) ,双上肢痛觉过敏,双手握力0级,双肱二头肌肌力1级,双肱三头肌肌力1级,双上肢末梢血运良好,感觉减退,乳头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运动感觉消失,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消失、膝腱、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5-0级依次递减,正常人肌力为5级,0级肌力表示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患者因其伤处靠近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重则危及生命。目前已经出现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情况非常严重。入院后便予以激素冲击、神经消肿治疗,患者情况除上肢肌力部分好转到2级肌力以外,其他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地好转。
当时,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顾庾国作为医疗帮扶宿迁市中医院骨伤科的行政主任,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科内讨论,经研讨一致认为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但此手术治疗存在很大风险:其一,患者脊髓严重肿胀,完全充填椎管,手术非常容易损伤到已经损伤的脊髓,加重患者病情。其二,患者属于矮胖身材,脖子较短,颈椎暴露非常困难,手术操作难度极大。按惯例,此高危手术皆是转诊至上级医院。此做法既提高了治疗费用,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而目前宿迁市中医院骨伤科属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院包科”援建阶段。故经研判后,立即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李宇卫教授取得联系。李宇卫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颈椎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当夜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的过程十分顺利,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专家李宇卫、韩松和当地骨伤科陈国锋主任的精细操作及手术麻醉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术中顺利予以脊髓减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术中出血,甚至直到手术成功完成,都不需要术中用血,这在此类手术中并不常见。
术后,经当地骨伤科医护团队的细致照顾和康复指导下,吴先生的恢复非常的顺利,未出现术后血肿、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伤口很快愈合。术后仅1周,吴先生的双上肢肌力明显好转,双下肢皮肤感觉已经恢复,下肢肌力尚需进一步康复。近日随访,患者术后半年,已能在辅助下自主行走。
自苏州市中医医院对宿迁市中医院的骨伤科开展“院包科”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从脊柱、关节、运医、创伤等多方位支持当地医院骨伤科的发展。此次苏州支援医疗队首次开展颈椎后路手术,实现了宿迁市中医院在颈椎后路手术领域的新突破,填补了该院骨伤科手术在此领域的空白。此外,苏州市中医医院支援专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并辅助当地医院自主开展了颈椎、关节、脊柱等手术,实现了将技术“带过去”并“留下来”,推动了该院骨伤科的医疗技术进步和多方面的技术空缺。近日,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再次选派了两位专家入驻宿迁市中医院,继续推广吴门医派的学术思想、先进技术经验,为推动宿迁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造福当地百姓做出贡献。(张思羽)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