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堵上“小心眼”,苏州市中医医院新技术救治心源性脑梗患者

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4-09-24 16:34:37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9月16日讯  44岁的李先生近7年内曾反复出现4次脑梗死,且逐渐出现健忘、口齿不清、思维反应偏迟钝等后遗症状,辗转于多个医院就诊,服用抗血小板、调血脂等药物治疗。1个月前,李先生再次出现脑梗死,且伴有头晕、行走不稳,双眼水平向左眼震等症状,遂至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

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桥左侧新发脑梗死,右侧放射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颅CTP+CTA: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右侧枕叶梗死。查“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显示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大量分流(强阳性)。并行食道超声进一步证实卵圆孔高度约1.5mm,隧道长约3.9mm。

经脑病科(神经内科)、超声科,心血管内科介入专家等多学科协作团队仔细讨论:考虑反复多次脑梗死与其卵圆孔未闭,容易出现反常栓塞相关。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推荐:“16-60岁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患者,建议行卵圆孔未闭封堵,而不是仅单纯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堵上“小心眼”,苏州市中医医院新技术救治心源性脑梗患者

经过多学科协作仔细术前评估及准备,心内科副主任刘文武团队在DSA的指导下,顺利为患者植入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如图),术中超声示封堵器覆盖卵圆孔,行牵拉实验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稳定,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再次超声评估。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四十分钟。该手术的成功开展充分彰显了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介入团队正式迈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征程,介入水平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术后查房,副院长、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刘玥,内科主任鲍荣琦考虑患者为中年男性,反复出现脑梗死,且有多项后遗症状,自感乏力,饮食肥甘厚腻、形体偏胖,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黄厚腻,脉弦涩,证属气虚血瘀痰阻。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抗血小板、调血脂药物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优势,予以活血化痰中药加减治疗,促进术后康复。

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建设,是国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主动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的举措。2022年7月,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双中心”,并将其列为苏州卫生健康事业“一号工程”。2023年4月,西苑医院派出“双中心”建设工作组入驻苏州市中医医院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简称“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是苏州市首个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东、澄湖路北,目前主要楼宇已经完成封顶,拟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业运营。作为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合作共建的三级甲等公立中医医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总用地面积约84亩,总建筑面积约20.66万平方米,设计床位规模1000床,项目医院建成后,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中医整体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就近享有国家级、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周跃坤)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