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1月27日讯 “原来都打算放弃的,想着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坐着,没想到这么快我的双下肢还能慢慢动起来,谢谢苏州九龙医院骨二科所有医护人员,谢谢你们让我对生活又有了希望。”近日,在苏州九龙医院骨二科,患者黄先生在孙雪峰团队的手术治疗下,重拾对未来的信心。他11月来到苏州九龙医院求诊时,双下肢瘫痪,毫无知觉。目前,已经逐渐好转,无法动弹的双下肢,也能自行动起来了。
16年前,黄先生因脊柱后凸畸形,左下肢瘫痪较重,导致了大小便排解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便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同时,接受了 “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谁知术后左下肢仍然感觉无力,排便也依然觉得困难,走路只能依靠拐杖、轮椅,之后也尝试了各种办法,可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就这样“坚持”了16年。
就在去年3月,黄先生突然感觉右下肢肌力较之前明显减弱,瘫痪也加重了,辗转多家医院,均以“风险较高”被拒绝。但他才30多岁,家人并不想那么早放弃,经过多方打听,今年11月15日,抱着一丝希望,他来到苏州九龙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孙雪峰的专家门诊咨询。经过胸椎、腰椎CT等各项详细地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双下肢不全瘫痪,胸椎管狭窄症,脊柱截骨矫形术后侏儒症。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手术。
可由于患者的身高只有1米2左右,椎体骨骼形状与成年人并不一样,再加上16年前已做过矫形手术,导致这个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他的椎管狭窄,将脊髓压成“一线”,留给脊髓的生存空间可谓是“薄如蝉翼”。要把脊髓从这样一种状态下解救出来,就如同“鸡蛋里长了一根很长的骨头”,在不弄碎鸡蛋的情况下,把骨头取出来,手术风险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考虑到这个情况,孙雪峰立刻联合其他科室开展讨论,并和患者反复沟通,确定手术方案,决定为患者实施胸椎管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并很快为他了手术。术中为了可以在剥落骨头的过程中不刺激到脊髓,且又在骨头很硬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磨钻把骨头一点点打磨至“纸片”样的薄度,再进行剥落。手术风险高,也颇具挑战性,但好在孙主任携其团队保持稳定的专注度和准确度,手术终于顺利完成。目前,患者的症状已经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孙雪峰表示,原本胸椎管狭窄手术就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关键的是,他的胸椎又压迫到了脊髓,长年的压迫已经达到顶点了,手术中只要动作稍微大一点,就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瘫痪。该手术的顺利实施,不仅是为患者解决了难题,也是医院专业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彰显了各科室通力协作挑战疑难重症的敬业合作精神。(缪宇星)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