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王十朋说: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一年时光已过半,尽管蛙还在鼓噪,蝉虫还在鸣唱,立秋已经来到了眼前。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也是一年中最有诗情画意的时刻。
有人说秋天是寂寥的,有人说秋天是淡然的,而诗人眼里的秋天也各有千秋。
范成大在《立秋二绝》中写道“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面对一年的时光已经过半,他既不伤感又不失意,而是迎着凉爽的秋风,由衷庆贺秋季的来临,可见他眼里的秋天是欢愉的。
刘禹锡在《秋词二首·其一》中感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寥萧索,他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在他的眼里秋天是美好的。
杨万里在《秋凉晚步》中写道“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他眼里的秋天似乎是充满希望的。
秋去秋来又一岁,岁首岁末再一半。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逸周书·时讯》有云:“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故古时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是指立秋后很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让人们感觉天气凉爽。同时,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尽消,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时此刻。
白露生是指虽然立秋后少了夏天的焦躁,但由于白天日照强烈,晚上刮凉风,形成了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了露珠。“露从今夜白”,说的就是立秋的白露。
寒蝉鸣是指秋凉以后,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中得意地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了。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对秋季十分看重,因而民间有很多关于此节气的习俗。在立秋这天,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有“晒秋”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屋前晾晒农作物,如红辣椒、红薯干、豆角干等。
立秋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有啃秋的意思,代表收获丰收的喜悦。浙江杭州人喜欢在立秋吃秋桃,吃完把桃核收起来,等除夕的时候将桃核丢进炉子里,预示一年安康。而台湾人此时会吃龙眼,预示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苏州吴江人则喜欢喝熏豆茶,再配上阳澄湖畔的大闸蟹,那是记忆深处最浓的秋天的味道。
一片秋叶,一阵凉风,这个秋天,尽享山水清欢,轻抚秋思深远,让烦恼消散。(文/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