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7月28日讯 在建军9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所属的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有这么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特殊员工——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徐东民。他与公司行政、工会代表在公司“戎耀之家”签订返岗三方协议,正式成为公司业务舆情监测员、员工心理健康辅导员、投诉处理回访员。互联网时代下“三员”的职责定位,让远程办公成为可能,成功帮助重疾致残致困的徐东民返岗回“家”。
据了解,徐东民是一名有着3年军旅生涯的老兵,由于服役期间表现出色,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从事了几份工作。2009年,他成为苏州绕城高速三尺岗亭的一名收费员。虽然工作白加黑三班倒,但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日子也过得稳定安逸。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5年,他因突发胸椎椎管内出血,虽几经救治保住了性命,但却因脊髓受损导致高位截瘫。手术后家人带他辗转上海、江苏两地多家医院寻方问诊,均被告知无法恢复正常身体机能,永远失去了站立能力,只能终身与轮椅相伴。之后便开始了长时间的病休,所有的生活起居都只能靠年迈的父母照顾,并依靠妻子微薄的打工收入和他较少的病休工资勉强度日。当时,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定期的康复医疗、孩子的读书、父母的看病吃药,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我身体好的时候,家里的电器坏了,我马上就能换。现在坐在轮椅上,我什么都不能做了,我就是个废人!” 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徐东民仍一度哽咽。
2018年9月的一天,徐东民不慎从轮椅滑落在地,儿子几番努力才帮助他重回轮椅。看到孩子有些疲倦,就让他回房休息,怎料此去人天永隔,独子的猝死彻底击垮了徐东民,他紧紧拽住的“救命稻草”骤然绷断了。“儿子还有两个月就满18周岁了,我都还没有看到他成年的那一天。要不是我,他也不会走!”深深的自责、无尽的悔恨,他将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自己头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活信心瞬间崩塌。重大变故下,徐东民心如死灰,一度拒绝家人帮他洗澡擦身,甚至执意挪到几平米的车库中独自居住,不愿面对搬来照顾他的年迈父母,也不愿见人,甚至数次欲死了却残生。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他的父亲也患上肿瘤,再也无力照顾他。为此,妻子只能辞去工作,在家照顾他,让本已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
得知徐东民的事,公司党委和工会第一时间就安排了走访探望,启动工会帮困基金进行帮扶,还发动广大员工捐款捐物给予资助。并为其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申报苏州市特困户,平时还常常组织党团员志愿者上门为其修理电器、打扫卫生。那段时间,“把温暖送到困难员工心坎上,用爱点燃他的生活希望”成为了每个绕城人共同的心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的关怀帮助下,他逐渐调整心态,开始正视逆境,生的斗志和信心在慢慢燃起。
爱返者爱往,福往者福来。可能是由于绕城公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连续16年组织党团员志愿者无偿献血近730000毫升,并长期参与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帮扶行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事情出现了转机。苏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下有一个“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人群帮扶服务的公益助残项目,里面有近百名和徐东民一样的病友。而他们通过项目的帮扶都在生活的舞台上重新迸发出了生命的光彩。公司便立即推荐给了徐东民,更主动和该项目负责人韩和林联系,并诚邀他动员徐东民参加脊髓损伤康复训练。韩和林了解情况后,不顾也是脊髓伤残的身体与公司员工一起,一趟又一趟上门做徐东民的思想工作,并以自己30多年脊髓损伤的亲身经历鼓励他勇敢地走出痛苦消沉、走出家门、回归社会。
慢慢地,徐东民通过多次的康复训练,逐步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从完全依靠他人到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甚至能熟练使用轮椅独自坐车去上海为父亲配药并返回常熟。重焕生机的徐东民对生活日渐充满了希望。2019年6月,他与妻子经过郑重考虑决定领养一个孩子,现在一家三口住在父母资助下购买的新房子中,其乐融融,生活又开始有了颜色。
看到“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人群帮扶服务公益助残项目带来的积极成效后,绕城公司党委决定通过董事会流程决策每年定向支助该项目,携手苏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救助社会上更多的脊髓损伤人群,帮助他们实现功能重建,回归家庭和社会。
以往对因病致残的重疾员工,由于他们身体羸弱、精神脆弱,企业只能选择让其在家休养,逢年过节的时候,单位会摸排困难员工情况安排一些走访慰问,提供一些有限的关怀和帮助。他们拿着微薄的生活费,长期游离于社会大环境和集体生活之外,常常成为没有存在感的“边缘人”。
徐东民多次对看望他的同事说道:“我无数次在梦中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三尺岗亭,我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想负担起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质朴的话语,让同事和领导记在了心头。绕城公司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真正从根本上帮助因病致困、因病致残的员工摆脱困境。“重疾员工既不是企业的累赘,更不是社会的负担,只要有合适的岗位,他们就一定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让徐东民可以自食其力,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由“他助”变为“自助”,由接受“输血”转换为自主“造血”,将有助于他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回归单位,融入社会。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让远程办公成为可能。考虑到徐东民虽然下半身无法行动,但他头脑灵活有文化,上肢健康也与常人无异,完全可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为其安排一些公司业务真正需要,个人能力完全支持的创新的职业岗位。当下,公司“三个绕城”品牌(即先锋绕城党建品牌、品质绕城业务品牌、和美绕城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正如火如荼,社会面对高速公路安畅舒美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有了一些新的业务管理需求。经过认真梳理,公司最终确定了网络舆情监测员、员工心理健康辅导员、顾客投诉处理回访员“三员”的定位,公司行政和工会通过集体协商要约的方式,多次与徐东民协商,最终就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绩效考核等达成一致,形成了重疾返岗协议。从此坐在轮椅上的他,不但不出家门就能上岗,而且有了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这将从根本上缓解其生活困难的窘境,摆脱经济上长期依赖受人援助的命运。
“真的没想到我还能再次上岗,来到‘戎耀之家’,让我重新找回了军人的意志和品质,我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挫折低头,不给社会增添负担。我更要像老韩那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像一名真正的党员那样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为人民服务。感谢集团党委、感谢公司党委!感谢每一位关爱残疾困难职工的领导和同事!” 拿着协议书,徐东民激动地说道。
据悉,“戎耀之家”是苏州交投集团所属绕城公司以“戎耀新长征”党建品牌为依托建设的一个属于退役军人的先锋阵地。(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