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健 / 正文

长期戴耳机容易致聋?苏州九龙医院:要警惕身边的“听力杀手”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3-03-03 14:09:02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3月3日讯  日前,8名20岁左右的电竞选手,在教练的带领下,到苏州九龙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赛前的健康体检。通过电测听和声导抗两项检查,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韩瑞珠发现他们的双耳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听力功能有所下降。

“选手们将出国参加一场电竞比赛,赛前有高强度地训练,他们每天都会长时间使用耳机,而且声音比较大,不知道听力下降是否跟这个有关系?”看到检查结果,带队教练疑惑地问道。

韩主任解释,因为耳朵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才导致这些年轻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等不适。如果不及时治疗,听力功能会有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平时需要注意防护、爱护耳朵。

韩主任还建议,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使用耳机,减少噪音的干扰。这些选手发病时间较短,可以辅助一些药物来治疗,缓解听力损伤。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治疗,复查时,这8名年轻人的听力情况均有所改善。

据了解,处于耳蜗位置的内耳毛细胞,是整个听力系统的主要“发力者”,为听觉神经传递外界的声音。这种细胞的数量有限,属于“非再生稀缺资源”,用一个少一个。长时间使用耳机,毛细胞被迫持续“工作”,就会长期处于疲惫状态,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此外,长时间佩戴耳机,空气不流通,耳洞和耳廓这些地方会更容易滋生细菌。耳部细菌一旦滋生并不容易发现,等到耳朵开始有反应了,可能就晚了,进而引发耳膜发炎、产生耳鸣现象,导致听力下降。

而噪音也是听力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噪声性听力下降可分为慢性与急性。急性损伤是近距离、突发性的强噪声;慢性损伤则是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听力损害。如果长时间佩戴耳机,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就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当耳朵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还会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导致耳鸣、重听以及耳朵疼痛,甚至听力下降。

一般情况下,耳机音量高于85分贝也容易造成听觉疲劳,高于110分贝将造成内耳毛细胞死亡,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伤。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嘈杂的环境里佩戴耳机,为了能听清耳机里的声音,会不自觉将耳机音量调高,但这样的操作已经超出了耳朵能承受的范围。所以在使用耳机时,应遵循 “60-60”原则,耳机音量不要超过大音量的60%,同时,也要注意耳机使用环境,睡觉或者耳机里有“沙沙声”时,尽量不要佩戴。如果需要长期佩戴,则首要选择头戴式耳机。

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但大多数听力损失却不易察觉。对此,韩主任建议,尽量少使用耳机。如果因为暴露于过响的声音中,或者长期使用耳机,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耳鸣、耳闷甚至听力下降,建议及时来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保护好自己的听力。(翁紫玉)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