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2月28日讯 近日,57岁的王女士因“右膝关节下方外侧皮下肿物1年”,且出现右小腿外侧皮肤麻木、疼痛以及足踝部背伸功能减弱等症状,到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
经苏州市中医医院超声科肌骨小组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后,发现患者右侧腓总神经走行处有一范围约15.2×10.4mm低回声结节,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椭圆形,远端见“鼠尾征”,呈偏心性生长,并偏向神经主干后内侧,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患者结节内偶见点状血流信号。通过综合研判,考虑为右侧腓总神经鞘瘤。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右下肢)神经鞘瘤。
据介绍,神经鞘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周围神经肿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者神经膜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来源的神经膜细胞或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90%为单发,好发人群在中青年(20~50岁居多)。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多发生于头颈部、四肢屈侧面、脊神经后根及腹膜后。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偶有患者因神经走行部位出现肿物,受累神经支配区麻痛、无力等症状就医。
超声诊断神经鞘瘤基于综合特征而非单一表现,无需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进步,超声分辨率得到极大提升,肌骨超声已成为肌骨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影像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骨伤科、运动医学科、疼痛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等,用以评价肌肉、肌腱、韧带、周围神经和筋膜等软组织病变及关节和部分骨骼的病变。肌骨超声以良好的细微分辨力,实时便捷、无创、动态、双侧对比、可重复性好及可视化操作等优势,为手术定位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极大便捷。
据悉,苏州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已开展肌骨超声技术多年,经验丰富,可以对病灶进行定位指导、定性分析、介入穿刺治疗及预后随访。(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