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2月27日讯 “自己的人生有两翼,一是音乐,一是绘画。”艺术家顾人德曾说道。如果翻阅他的微信朋友圈,会发现他平时所发信息,几乎涵盖了他音画双翼的所有线索,既能环视他的学养与喜好,又能目睹他伸展音画双翼,信羽自翔的轨迹,听出他微信名“画外音”的画外之音。
近期,由苏州工业园区文体旅游局指导,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办的《我画故我在——顾人德艺术回顾展》在金鸡湖美术馆展出,向大家展示他“我歌故我在,我画故我在”的高妙境界。
据了解,顾人德,当代有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副教授,曾任江苏省美术教育学会苏州市素描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从教四十余年来,同时潜心于美术创作,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全国性画册并获奖。主题油画《新貌》、《收获》先后入选综合性画展,人物肖像油画《教师》入选苏州市级展览并获优秀作品奖,风景油画作品《九寨沼泽》等入选全国性大型画册《当代绘画艺术》,风景油画作品《野径》入选全国性大型画册《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静物油画《瓶花》等数十幅作品为海内外人士广为收藏。
顾人德常说:“我画画没有其他目的,就是为画,享受画在其中的快乐。要得到一样东西,不能找寻的,找寻永远寻不到,要勇于放弃,放弃金钱名利,才能获得绘画本身的乐趣。”一直以来,他都将自在与自得,坚执与无为,直觉与理性统摄揉合于一体, 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功利,沉浸于马拉松式亦音亦画的长期作业中。他不停地画画、歌唱,并在此间获致非凡的精神至乐。而这种快乐深沉而久长,绝非一过性的,轻易可得的快乐所可比拟。
纵观顾人德的品行,画风与歌喉,如若必以一字概括,则非“厚”莫属。“厚”既发源于其颖悟的天性禀赋,基于其一以贯之的勤勉蓄积,更来自于心念专一,修养不息的敦厚之德。目遇耳闻,观画听音,方能于“厚”中见德行,于“厚”中见才情,并于“厚”中见节奏,见旋律,见笔触,见肌理;厚则质实,厚则淳郁,厚则朴茂,厚则凝重,厚则静穆,由此度量出他音画人生的厚度与品质。
顾人德在自述中表示,“丹青生涯”是他一生的写照。幼年伊始,字还不会写,就对画画有兴趣,开始涂鸦,乱画以后就临画,家里传下十多箱小人书是他最早的绘画教材。上学后跟老师学素描和速写,丁祖骅老师是他的启蒙导师,在丁老师的课上他知道了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他接触最早的技法书是黄觉寺的《素描述要》,并在贺野那里看到了《素描教学》精装中译本。《素描教学》是契斯嘉诃夫体系的经典教材,让他如获至宝。
而速写是他早年经常练习的绘画形式,菜场、车站、码头,图书馆、阅览室都是猎取速写对象的场所,门采尔和安格尔是他的范本和楷模。同时练习速写与长期素描,靠的是勤奋的手和敏锐的眼睛,体积入手的切块画法是他当时信守的法則,而这恰恰也印证了他后來从事雕塑专业素描教学的有效性。
顾人德在色彩练习中,多画小幅风景速写。列维坦的话“幅面越小,废话就越少”是他作画时的信条。在1979年从事教学开始,谈画、论画就一直是他教学的重点。他觉得在人生的路上离不开一个“画”字,就好比笛卡尔说过的“我思故我在”,在他看来就成为了 “我画故我在”,与画同在,与画同苦乐。如今,他与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但仍觉得“画犹未尽,画犹未了”,绘画艺术之博大精深,穷其一生仍深不可测。
顾人德早年的一个学生陈锋在《感念师恩(节选)》中说:“时隔近30年,再次近距离看到顾老师的这些画,特别是看当年的课堂范画,让我感动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厚重”。
他说道,静心细品,就连包裹素描的报纸都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顾老师那个创作时代的缩影,那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顾老师的作品用点彩加以梵高式极强的色彩表达愉悦的心情、用宽笔加以莫奈式的暗灰调表达苏城晨雾。在顾老师的作品中能读到印象派塞尚的浪漫、前苏联的严谨、伦勃朗版画般的排线。浪漫的情感与严谨的表达可以如此兼备统一。顾老师敬业的精神、浪漫的艺术气质、澎湃的艺术创造力、执着严谨的艺术追求……构成了顾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他深深的敬佩。时至今日,都仍是令他受益的宝贵精神财富。他虽未走纯艺术道路,但内心对艺术的向往从未停止。
据悉,此次画展将会持续到3月21日,让大家在顾人德的每一幅心血之作中获得至美的艺术享受。(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