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2月22日讯 乡镇社工站建设是民政部门在社会服务工作中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作为,是打通基层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举措。近日,苏州市汀斯社工师事务所受丹阳市民政局委托,对社会工作站(慈善服务中心)开展了中期评估督导工作,引导各机构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专业服务成效。
以评促建,全面评估社工站建设新动态
2月15日,在丹阳市民政局多功能会议室,第一年度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运营及督导项目中期评审会议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王春、丹阳市民政局及丹阳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担任评审,社工站承接机构负责人与12个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运营团队以及苏州汀斯社工机构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评审会议以集中汇报、专家点评形式,交流展示社工站推进进展及服务工作成效,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明目标、定方向,为丹阳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未来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现场,评审专家听取了12个社工站半年度工作情况介绍,并对各站点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点评。目前,12个慈善社工站点由2家机构承接运营,在各乡镇街道配合支持下,均已正常运营。丹阳市善德社工服务中心负责的6个社工站点,积极与街道资源进行联动,延陵社工站、云阳社工站等整合本地养老服务中心、儿童关爱之家以及残疾人之家等阵地,联合举办各项困境人群慈善关怀活动,积极推广宣传社工站服务功能。镇江市国瑞社工服务中心负责的6个社工站,在建设之初积极与各民政沟通,融入当地特色慈善文化,在建站过程中,为每个社工站点打造了形象生动的社工站LOGO,凸显各社工站特色,同时结合过往社工站建设经验搭建社工站建设思路及框架。
在评审过程中,专家评审对于社工站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站点正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在服务文书规范、服务覆盖面、志愿者队伍培育、人员稳定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政策引领,高质量规范社工站建设落地
自民政部推进社工站建设工作以来,镇江市积极推进社工站全域覆盖,鼓励各区县尝试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工站建设模式。丹阳市积极推进丹阳市镇(街道)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暨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推进会,全面启动社工站建设工作。将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和慈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按照“阵地整合、资源聚合、服务融合”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进镇(街道)社工站和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按照“项目化购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路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社工(慈善)工作岗位等方式,在全市镇(街道)全面建立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逐步延伸服务至村(社区)。
2022年底,已实现全市12个街镇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站点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站点按照政策要求完成人员架构搭建,且配备了1-2名专业社工驻点。
督导评估,专业化支持体系建设
社工站建设推进离不开专业力量推进。丹阳市民政局通过招标引入苏州市汀斯社工师事务所,为丹阳市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三年持续督导支持。
汀斯提出“督评一体”的评估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成效导向的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指标体系初建,形成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指标体系建设意见,为社工站建设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二是人才培育及运营管理方向的督导实务。为社工机构社工定期提供督导培训服务,引导其学习内化专业社工理念、方法和技巧,培育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助机构优化内部组织管理和团队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规范、社工、志愿者、督导等人事管理制度及服务激励机制等;协助各镇(街道)社工站形成一套社工站标准化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运营管理制度、专业制度及服务制度等;协助社工站建立资金使用规范化管理标准及社工薪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社工站形成服务清单和特色项目服务,积极整合内外资源服务社工站;协助社工站督导服务机制和服务汇报机制。三是“督评一体”的阶段性督导评估,有效针对社工站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节点评估。
同时,针对督导项目未来的开展,丹阳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科科长杨永久提出了三个方向,分别是提供常态化督导、服务型督导、推广性督导。一方面,增加督导频次,加强服务品牌宣传支持功能;另一方面,将社工站建设工作推广至更高平台,让身影被看见,声音被听见。(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