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0月19日讯 “韩主任,我这个毛病,怎么办啊?用药就好点;不用药就一直打喷嚏、流鼻涕,有时还会眼睛痒,难受的时候恨不得把鼻子都‘割掉’”。近期,20多岁的患者小王(化名)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在苏州九龙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韩瑞珠的门诊室里“诉苦”。
通过问诊,韩主任了解到,困扰小王的问题主要是鼻塞、鼻痒、流清鼻涕,严重的时候几乎一天都在擦鼻涕,还不分时间、地点得打喷嚏,严重影响了她在单位同事、领导前的形象。
诊室里,韩主任一边安抚小王,一边为她进行前鼻镜检查。发现小王双侧鼻粘膜肿胀、苍白,下鼻甲水肿,鼻腔内大量清水鼻涕,鼻腔很窄。随即,为她安排了皮肤点刺试验。根据检查情况,并结合小王的临床表现,韩主任表示,小王的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眼角瘙痒等都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
于是,韩主任为她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控制的同时进行免疫治疗,并叮嘱她在家时要保持室内清洁,保证空气良好流通,多晒被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尽量不养宠物,季节交替时橱柜内的衣物要晾晒后再穿。
据了解,过敏性鼻炎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个体接触到过敏原后诱发的鼻粘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典型的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病人可伴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的。可伴有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和眼红等。
如今,过敏性鼻炎全球患者保守估计超过5亿,我国平均患病率超过10% ,患病人数高达3亿,个别地区发病率甚至接近40%。其中部分人群是在常规体检中才发现患有过敏性鼻炎,不然仍有人将过敏性鼻炎当成普通感冒。
韩主任介绍,秋后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容易诱发鼻炎,加上人们身边的过敏原不断增多,给呼吸带来隐形困扰,根据标准不同还可进行以下分类:季节性(花粉为主)与常年性(尘螨、动物毛发为主)、间歇性(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与持续性(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和轻度与中重度(明显影响睡眠、工作、生活)。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脱敏治疗等几种方式。其中避免接触过敏原需常佩戴口罩、使用花粉阻隔剂等,减少致敏花粉、尘螨吸入鼻腔,缓解鼻部症状,针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室内环境(如保持清洁,空气流通,勤晒被褥等),来减少接触尘螨的机会。但环境中的过敏原往往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尤其是尘螨等常年性过敏原,因此,中重度的过敏性鼻炎,则要借助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口服或外用的药物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但停药后,仍可能出现不适感。但免疫治疗则是使病人过敏性鼻炎症状得到长期缓解的治疗方法,已经被证明具有减轻症状、减少用药、预防哮喘、免疫调节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其它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的情况。
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是经过正确检测获得患者过敏原(变应原)类型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皮下反复注射或舌下含服的方式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维持剂量后,维持足够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过敏现象得以减轻或不再产生过敏现象。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过敏性疾病“四位一体”治疗体系中能改变免疫机制的对因治疗方法。
因此,韩主任建议,尽早进行脱敏治疗,能明显减轻、缓解过敏症状,逐渐减少、摆脱对症用药,并能预防疾病加重和产生新的过敏,在脱敏治疗终止后疗效仍能长期持续。(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