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20多岁小伙突发耳聋,苏州九龙医院提醒大家这个行为一定要注意

原创中国网络资讯台 2022-09-26 12:42:58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9月26日讯  “也不知咋的,可能昨晚加班睡得晚了点,今早起来耳朵突然就听不见,还感觉耳朵闷闷的,像进水一样。医生,我这什么情况?”近日,20多岁的小张(化名)到苏州九龙医院就诊。

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韩瑞珠听完小张的描述后,替他进行了详细的耳部检查,发现他耳周、外耳道及鼓膜情况无明显异常。随即,又为其安排了听力学检查。

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小张双耳全频听力下降≥20dBHL,诊断结果为:突发性耳聋。结合患者的情况,韩主任建议他住院治疗。

幸运的是,10天后,经过复查听力,小张双耳的听力恢复正常,耳鸣及耳闷胀感减轻。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突然耳聋呢?九龙医院医生来解答疑惑。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种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
突发性耳聋的表现很简单,就是突然发生的耳朵听力下降,有些人还有耳鸣眩晕、耳闷、耳周感觉异常等不适的表现,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

韩主任表示,目前只有少数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其诱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疲劳。许多患者发病前有熬夜、加班等导致过度疲劳的情况,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内的毛细胞主管听力,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精神刺激及心理压力。突发的精神刺激,甚至过度兴奋的精神刺激也可以诱发突发性耳聋。心理压力过大,持续不能缓解也可以诱发突聋。原因可能是这些因素促使耳蜗末梢血管出现血栓或血管痉挛所致。

饮食、药物因素可能也是突聋的一种因素,特别是高能量高脂肪的饮食更容易患突发性耳聋,这是因为长期进食后脂肪类物质被吸收入血液,导致血管硬化狭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致。一些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也可引起突发性耳聋。

年龄因素。以前多数突聋患者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但现在突发性耳聋有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占总病例数也逐年增加。

韩主任提醒,突发性耳聋属于急症,虽然临床中观察到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幸运。一般来说,患者发病后3-5天为治疗黄金期,越往后,治疗效果越差。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者治疗不及时,不能恢复到发病前的听力水平,甚至留下了终身耳鸣的后遗症。所以,这事可不能抱着侥幸心理。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因此预防主要从避免诱因上入手,比如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关键,平时还要避免接触噪音,不要过长时间佩戴耳机。(翁紫玉)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