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8月24日讯 历史建筑是⼀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保护物质意义上的建筑实体,更是传承精神意义上的文化传统。《苏州历史建筑建造技艺》的出版,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权威、系统的指导,也为非专业读者了解明清建筑、获得美感推开了⼀扇窗。
历史建筑首先是⼀种工程技术,其次才是⼀个艺术系统。建造技艺始终是建筑的基础,无论是对历史建筑的研究,还是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改造和复建,都需要研究和使用传统建造技艺。技艺是本领,是经验和实践,是技能、技术、手艺和工艺,是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形式,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8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市政府的指示,负责落实苏州历史建筑建造技艺的收集、整理工作。
针对苏州地区历史建筑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特点,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分类调研、现场采集、集中梳理等方法,结合多年积累的直管公房保护修缮体会,吸纳苏州各古建施工企业的修缮施工经验,借助苏州科技大学的教学优势,从历史建筑的构造与技术、材料与工艺等方面,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收集、分析,完成了施工过程记录、工程技术图例绘制、建造过程影像采集、数据库平台的建立等⼀系列工作,并将相关成果汇编成册,结集出版《苏州历史建筑建造技艺》。
全书分为“构造与技术篇”和“材料与工艺篇”,从基础、墙体、木作、楼地面、楼梯、屋面、门窗、装修、亭台楼阁榭舫廊,到砖、木、灰、瓦、石、漆、装饰、杂项,凡十七章,条分缕析,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苏州历史建筑的建造技艺。
《苏州历史建筑建造技艺》站在⽂化传承的⾼度上,主张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化基因,将历史建筑的建造技艺定义为技术基因。不仅重视保护历史建筑的物质层⾯,也⾮常重视⾮物质层⾯ 和⼯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对苏州及江南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和实践意义。(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