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原创 2022-08-12 15:39:40 0次阅读

中国网络资讯台8月12日讯  暑期如约而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实践以“讲地方故事,赞芳华盛世”为主线,坚持“在实践中感悟,在锻炼中成长”的指导方针,百名学子返回家乡,深入各地乡村振兴博物馆、展览馆、村史馆、规划馆等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探访,亲身感受家乡数年发展变化。

留住乡愁,村史寻根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乡土文脉和乡土文化的记忆,而村史馆正是将这些深埋在岁月尘埃之下的记忆进行挖掘、梳理、打磨,最终重现的存在。江苏盐城分队于这个暑假走进了东台村史馆,进行参观学习,探寻乡村记忆。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东台村史馆展览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改运动开始,成员们在馆内看到了土改时期的农业税收据、土改划分成分统计簿、荒田契、草田契、土地房产所有证等,深切感悟到了中国农民成为了可以直接支配生产资料、直接占有劳动成果的主人。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土地改革时期的荒田契、草田契

随着参观的深入,有成员注意到了一展柜里展示的“天下第一村”缔造者吴仁宝老书记使用过的收音机、眼镜,以及他为东台村史馆的题字原稿,吴仁宝书记的语录展现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员先锋的垂范风采以及他们胸中装百姓,甘为孺子牛,勇为领头雁的无私精神,成员们都受益匪浅。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华西村吴仁宝书记语录

村史馆作为乡村历史、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外化,不仅推动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还进一步成为了爱国爱党教育的重要基地,为留存记忆、建设家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艰苦奋斗,谱写华章

如果说村史是乡愁的载体,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主体。40年前,在常熟碧溪小镇上,当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场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改革之路——碧溪之路。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常熟经济开发区发展大事记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碧溪新区建成碧溪之路展览馆,该展览馆全面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碧溪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恰逢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苏苏州分队前往碧溪之路展览馆,重温这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40年来,碧溪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代代碧溪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员们都在感叹:碧溪人民以党为领导核心,重视农村发展与振兴,关注百姓生活和未来。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碧溪新区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强化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城乡一体、集聚融合、区域特色,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城乡一体新格局,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奋力谱写经济繁荣、生态美好、民生幸福、文明和谐的碧溪新篇章。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

社发院学子深谙“以史为鉴,观复知常”之道,泰州是一座古城,却处处充满着新的魅力,孕育着新的希望,是一片不断书写传奇、实现梦想的热土。为了解国情社情,感悟家乡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江苏泰州分队于泰州市规划展览馆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体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城市建设,积极为家乡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在规划展览馆的二楼,成员们仔细研读了泰州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经验。泰州市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围绕“小、精、特、美、新”五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力争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形成富有泰州特色的江苏样板。虽然泰州城市发展迅速,但从前泰州的模样也被永久的记录下来,永久的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痕迹,也是改革开放的印记,参观之余,成员们对泰州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具体与深刻的认识,对泰州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讲地方故事,赞风华盛世!南师学子探寻地方博物馆

调研队员在参观泰州市山河街区模型

讲地方故事,忆往昔峥嵘岁月;赞风华盛世,与家乡齐头并进。江苏各地从建设初期的不易到如今的繁荣;从群众中建设到现在的抓基层发展,各个分队的队员们从心底领悟到了家乡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民群众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祖国的众多乡村才得以振兴,得以全面发展,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当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陈一佳 翁紫玉)

(责编: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