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8月1日讯 35岁,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中青年男性的“黄金期”,体力精力都处在“巅峰期”,然而谁又能想到,只是迷迷糊糊打了个盹,一个“巅峰期”男性竟然出现左半边身体无法控制,连话都说不清楚的情况。
“要是再晚点,我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在苏州工作的李先生(化名)回忆自己的遭遇说到,事发当天自己的感觉很好,打盹休息前还运动了一会,但不知怎么回事,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睡醒后发现身体动不了了,话也说不清楚了,多亏邻居拨打120他才得到救治。
据了解,李先生经常吸烟,生活作息不规律,半年前发现有高血压,血脂偏高。但是,他并未重视,而是自己配了点降压药吃,也从未进行规律的血压监测。医生判断,这次发病原因大概率是在血管慢性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低灌注,换言之,就是自服降压药把血压降的太快太低了。
李先生被送到苏州九龙医院急诊后,医护团队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流程,通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联合会诊,初步判定为“脑卒中”。考虑到患者为“醒后卒中”(醒后发现),发病时间已超过4.5小时静脉溶栓时间窗,立即联系影像科完善头颈CTA+颅脑CTP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额颞叶急性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灌注异常。
“脑梗死”诊断结果是明确的,然而医生同时发现,李先生的病情正逐渐加重,意识水平下降,神志嗜睡。会诊的神经外科介入组医生协助评估病情,考虑尚未达到急诊介入取栓指征,于是将患者收住神经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通过神经内科常规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积极改善血管循环等,患者很快脱离生命危险,意识转清,左侧肢体力量较入院时明显改善,语言功能也逐渐恢复。
逐渐恢复自理日常生活后,李先生上周出院了,回家继续吃药康复。
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属”
卒中,也叫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专家介绍,提到脑卒中,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老年人的疾病,和青年人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如今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改变,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青年卒中患病率升高趋势明显。很多人稀里糊涂就变成了“卒中青年”。
青年卒中,是指在18-50岁之间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
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因素大致分两类,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如性别,有统计发现我国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 2.7:1。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偏爱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其次,某些遗传因素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MELAS综合征等也会导致卒中发生,但所占比例较低。
可控因素,如吸烟、酗酒,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心脏卵圆孔未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蛋白C和蛋白S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妊娠期及产褥期异常、口服避孕药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女性青年卒中。
把握黄金4.5小时
九龙医院医生提醒,脑卒中的6个症状青年卒中一旦发生,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尤其重要。当遇到突然一只眼或双眼发黑或视物模糊、看东西重影、平衡不好、面部不对称、一侧臂力不够、手抬不起来了、说话不清楚或者说不出来了等症状要第一时间打120。
不幸脑卒中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很关键。目前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和动脉取栓治疗。静脉溶栓要求在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通俗讲就是挂水把血栓溶开。如果有大血管闭塞,则需根据具体情况6小时之内或24小时之内可进行动脉取栓。动脉取栓,通俗讲就是把堵塞血管的栓子直接取出来,实现血管再通。所以说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近送往医院,青年人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和支柱,尤其要引起重视。
据悉,苏州九龙医院卒中中心是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的“苏州市卒中救治中心”之一,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联盟单位,成功开展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等上千例,近数万名卒中患者康复出院。(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