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5月4日讯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再次感谢贵院培养的优秀员工……”5月1日,苏州九龙医院收到一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发来的感谢信。“很开心也很感动。”谈及收到信后的感受,九龙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惠丽丽激动地说道。当天,也是她主动留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32天。
五一劳动节期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惠丽丽仍然盯着心电监护仪,不停记录着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按照原来的工作安排,她此时应该休假在家。然而3月以来,上海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她所在的进修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担负起繁重的疫情防控和救治任务。
看着防控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惠丽丽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危急关头,她主动请缨:就地投身抗疫一线,努力守护一方净土。在向医院报备时,她得到了苏州九龙医院荣誉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峰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危急时刻显身手,手术台上携手护“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承担着虹口、松江等区域危急重症心脏疾病的诊治工作。而心脏病突发往往来势凶猛,这也要求这条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生命通道”,必须时刻保持畅通。同时,心脏病的紧急救治也考验着每位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不幸的是,3月中旬,因疫情防控需要,该院心血管内科被临时封控管理。
3月14日,一位冠心病三支病变住院患者,开始反复出现胸痛,并伴有心肌酶谱升高,随时有突发猝死的可能性。
抢救,迫在眉睫。
然而,“救命”的心血管内科被封控,医护力量锐减,但患者危在旦夕,惠丽丽便主动找到心血管内科主任申请“出战”。
作为第一助手,她站上手术台。然而,冠脉病变复杂,手术难度相当大。防护服、隔离衣、十几斤的铅衣、面罩等,层层包裹下来闷热异常,无形中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难度。好在凭借团队默契的配合,最终顺利为患者开通“罪犯血管”,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坚守岗位守初心,手术台下连续值班72小时
疫情愈加严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着外出支援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医疗工作压力较疫情前更大。“同事们有的去支援方舱,有的派去核酸采样,有的奔赴定点医院,有的封控在家,院内医务人员紧缺。”惠丽丽回忆道。
为保障科室日常医疗工作有序开展,她便和一同进修的两位小伙伴商讨,三人揽下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值班、冠心病普通病房的照看和导管室24小时的备班工作。
说干就干。3月31日,浦西封控的前一天,惠丽丽提前住进了医院。
巡视病房写病历、监护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组织应急救护……4月1日,惠丽丽开启了“陀螺”模式连轴转的值班任务。
值班期间,得知同事家中孩子无人照料,她便主动帮同事分担值班工作。昼夜不停奋战一线,惠丽丽连续坚守岗位长达72小时。
随着封控时间延长,更多的挑战也在等着她。作为“心脏守护者”24小时随时待命,一米宽的简易床成为“临时的家”……
抗疫还在继续,像惠丽丽一样,以医院为家,坚持医疗一线工作的抗疫先锋们,用一份份坚守构筑起坚实的战疫堡垒。
实际上,不止惠丽丽,包括消化内科庄孝峰在内的多名九龙医院赴上海进修人员,选择就地援“沪”投身战疫一线。此外,自4月3日迄今,该院已派出27人加入江苏支援上海医疗队,承担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抗疫医疗工作。(翁紫玉)
(责编: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