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11月3日讯 11月3日,“学习苏州‘三大法宝’ 激励干事创业精气神”专题党课举行,苏州市委党校政治学教授刘建芳为与会学员讲述了苏州“三大法宝”的形成、内涵和发展成效,希望大家在“两争一前列”中把“可以勾画”的目标真实展现出来,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据了解,苏州“三大法宝”是指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塑造的一种时代精神,也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被誉为苏州的“市魂”和传家宝。
“张家港精神”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其雏形为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杨舍精神”,内涵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在“张家港精神”的指引下,张家港从“苏南的北大荒”、“苏南的西伯利亚”逐步发展为全国百强县第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昆山之路”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走出的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昆山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五大历史性跨越,十八大后更是全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40多年来,昆山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瞩目的变化,从苏州的“小六子”发展到连续十七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
“园区经验”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内涵,实现从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园区服务,从输入型现代化到辐射型现代化,从工业区到中心化、国际化、园林化新城等的跨越。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5年位居第1。
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为代表的苏州“三大法宝”,其核心要义是“四种精神”,即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三大法宝”的精神实质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弘扬苏州“三大法宝”有助于砥砺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学员们纷纷表示,会牢记执政为民、发展富民的宗旨追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开拓精神,自加压力、争先进位的创业豪情,真诚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意识,敢于担当、尽职尽责的政治品格,团结拼搏、不计得失的实干精神,以及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开阔胸襟。(翁紫玉)
(责编:翁剑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