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9月28日讯 敬献三牢、进馔、奠帛、敬香、三鞠躬礼、敬献花篮、恭读祝文、敬献佾舞……9月28日上午,一场隆重的祭孔大典在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举行,正式拉开了以“崇文重教·子城今韵”为主题的“2021姑苏孔子文化节”活动序幕。
据了解,这是苏州碑刻博物馆第15年举办祭孔典礼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参加典礼的礼生、乐生及嘉宾观众都从修缮一新的棂星门中门步入大成殿月台观礼。始建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32年)的棂星门原是苏州文庙的第二道大门,为典型的石仿木结构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棂星门云冠发生倾斜,下部云头出现掉落现象。经过两轮方案设计,今年6月下旬棂星门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并于9月初顺利完工。此次在祭孔大典中亮相,标志着棂星门褪去多年环绕身周的保护性脚手架,成为苏州文庙东苑中轴线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活动现场,来自苏州中学的36名小演员也带来了古朴典雅的佾舞表演,为庄严的祭孔大典注入了更多蓬勃朝气。“佾舞”是传统祭孔文化活动中以颂扬孔子生前业绩为内容,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古代祭孔“佾舞”分“八佾”和“六佾”两种,“佾”代表乐舞的行列。六佾舞一佾是6人,分6行6列,共36人。其乐源于孔子所推崇的“韶乐”。乐曲八音齐全、古朴纯正、曲雅悠扬、金声玉振。舞生左手执龠(音同“乐”),右手执羽,每一个舞蹈造型,代表一个字。舞姿刚劲舒展,具有古典之美。
祭祀典礼结束后,与会嘉宾由主道依次通过棂星门、戟门,进入苏州碑刻博物馆四大宋碑馆参观。展馆历时6个多月完成了内部展陈提升,相较于以往“展示+讲解”的展现方式,增加了“天幕屏”“互动展示屏”“互动游戏”等多媒体环节,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及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配合现场讲解及国宝展示。
与此同时,“承·江南”文脉文旅探寻项目发布会在文庙德善书院举行,姑苏区人大、政协的负责人向双塔街道的居民代表送上了《古宅新声》《诗赋江南》文化整理书刊以及“江南文脉”文旅体验券,并共同观看了“运河八子·孔娃”宣传片。现场,苏州大学教授马亚中以《苏州文脉之因果》为主题,以苏州地区文人墨客为引,向各社区文化人士讲述了苏州文脉的变迁。此外,沧浪实验小学的学生诵读了国学经典,苏州中学的学生代表分享了“我心中的江南文脉”。
接下来,“2021姑苏孔子文化节”还将陆续开展“悦·行走子城”“链·双城印迹”“展·匠心技艺”“享·文化传承”“沁·翰墨书香”“品·阅读水滴”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10月1日至7日国庆期间,苏州碑刻博物馆也将围绕碑刻、铜镜、古琴等传统文化技艺,邀请辖区中小学生和居民代表开展研学活动。
据悉,今年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也是苏州文庙始建者范仲淹诞辰1032周年,苏州碑刻博物馆深入挖掘“千年府学”的独特内涵,弘扬崇文重教传统,同时将传统国学文化与当代教育、古城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拓展文化与经济、旅游、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文化+”工作举措,充分彰显姑苏古城独特的历史人文魅力,全面营造全域旅游品质氛围,凸显“江南文化”精品质感。(翁紫玉)
(责编:翁剑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