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资讯台8月20日讯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百家盐场一线串,从来此处最盐城”实践团队张智彤、蔡艺虹、姜吉、孙靖雯、陈朵等5名队员,先后来到位于盐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盐渎公园、东台市博物馆、西溪古镇及安丰古镇等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专家采访、问卷收集等形式,探寻登赢串场河历史脉络及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串场河与范公堤之间,建筑外观被银白色正六面盐结晶体造型点缀,好像盐晶散落在串场河畔。
队员们跟随博物馆讲解员参观了馆中的基本陈列“海盐华章”,通过“引海制盐”、“行盐四方”、“盐政春秋”、“海盐兴城”四大部分了解了盐业的发展,以及盐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更新技术,先后进行“引海淋卤”、“铸盘煎盐”、“晒海成盐”等技术实现变革,提高海盐的质量和数量。
当天下午,实践团队一行来到盐镇水街。街道的建筑整体呈现出复古风貌,长达八百余米的河道蜿蜒曲折,白墙黑瓦沿水而建,展现了盐城水乡风情和海盐历史文化风貌。专管“串场河——水街”历史文化景区开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施利军,以及城投公司的负责人袁飞向队员们介绍了盐城市政府近年来彻底清理城区串场河河下淤泥一事的重大作用与意义所在。
随后,大家又在水街进行了居民采访。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队员们发现,一部分居民对于串场河地域文化覆盖范围的了解存在模糊的印象。但当地居民对于串场河文化景观带具有一定的地域感知,同时盐城周边的地域文化本身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强的认同感。
煮海烧盐千史留
7月23日,实践团队参观了东台市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当地的综合性公益单位,馆中有以“海韵盐魂”为主题的东台历史文化展,让团队了解到了关于串场河的部分历史古迹与人文风貌。参观完博物馆,队员们又采访了年逾古稀却仍致力于东台市文化宣传工作的朱兆龙。朱老介绍了东台“淮南中十场”的各大重要盐场,同时围绕该市在新时代对串场河的开发问题,指出了“康养文化”是一大重点,并对串场河在现代东台市建设大局中的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
队员们来到西溪古镇。据介绍,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的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都曾在当地做过盐税官员,留下了“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等名句。除了完成照片、视频的拍摄工作外,队员们还对周围居民进行了采访与问卷调查。
7月25日是考察的最后一天,队员们来到了位于串场河畔的安丰古镇。这里的现存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古建筑群尽显晋徽商贾与淮夷本土建筑流派相融合的独特风貌。团队特意采访了安丰镇政府文化宣传部的顾礼学。他表示,当地政府将积极挖掘串场河的盐文化历史内涵,全力打造具有安丰特色的生态宜居型串场河乡镇文化景观带。
张智彤介绍,出于对家乡发展的关心,实践团队对盐城地区串场河的千年历史文化与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进行了社会考察调研,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通过对“小家”“小城”谋居民幸福生活道路的学习与探索,深刻地领悟到党与国家这个“大家”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大情怀、大胸襟与大视野。(蔡艺虹 张智彤 翁紫玉)
(责编:翁剑昶)